21. 第 21 章
冬娘看在眼里,亲自送钟攸凝出了寿康院,跟上回的明月一样,对她夸了又夸。
钟攸凝不骄不躁,并不敢居功。
钟攸凝不觉得让老夫人食欲好是靠她的本领,只是恰好遇上了,她们一起吐槽了叔公,连叔公的功劳都大过她。
要想真的管用,还是得遵医嘱。
同冬娘告别,主仆俩朝汀兰居走。
路过上回遇见魏氏姐妹的花园,钟攸凝往凉亭里看了一眼,没有见到魏氏姐妹的身影。
立夏过后,天气一日日炎热,园子的繁花上都像打了层耀眼的金光,一看就知道太阳的猛烈,此刻时候不早了,打在花朵上的光芒有些削弱,时不时还有凉风吹过,花朵轻颤,像是有人在轻轻抖动它。凉亭里也是非常好的避暑之地。
阿喜也想到了她的另一个小团体。
但这会她更关心花园里的那株石榴树。
因为石榴树花谢了。
小团体2可是好好的,但花可是谢了啊。
钟攸凝没看出来,只看到石榴树上花团锦簇,非常夺目。
钟攸凝说话贴心,宽慰她:“花谢花开是常态,等明年又会开了。”
明年的花跟今年的花不是同一朵花了!
阿喜焉嗒嗒的,只能无奈接受。
唉,侯府的石榴花已经开始谢了,不知道清平的石榴花谢没谢。
石榴花谢了,就该到石榴结果了。往年家中的石榴树上可是挂满了果子。
她很快又把自己调整好了,重新围着钟攸凝说起话来:“姑娘,老夫人都知道厨房克扣咱们吃食了,以后厨房是不是不敢再克扣了。”
钟攸凝摇摇头:“我也不知。”
阿喜挠挠头,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她年纪小,想为姑娘鞍前马后,但高门大宅中的宅斗她也是第一次接触,现在还是一头雾水,像是从前大郎说的那个词:捉襟见肘。
阿喜忧愁的叹了口气,她现在就是捉襟见肘了。
她要是早就学过宅斗就好了。
钟攸凝有些失笑。
钟家家庭和睦,钟父后院中又没有妻妾争斗,连子嗣都只有她和她哥,确实没有宅斗的土壤。阿喜确实是学不到了。
她们刚回汀兰居,巧姑和顺儿迎了上来。
递上一封金帖,说道:“七姑娘让人送来的,明日大姑娘会邀一些千金登门,说让姑娘也去坐坐,说说话。”
不止郑七送来帖子,厨房也送了几样补品过来。
钟攸凝一下就明白了:厨房是在向她示好赔礼。
巧姑和顺儿接下礼,等着钟攸凝发话。
钟攸凝思考了下,让她们收了下来。
她低头看了眼郑七送来的金帖,先回房换了身常服,再坐下来仔细打量。
阿喜也伸头看稀奇。
钟攸凝之前只试着做过花签、书签,这都是很简单,还没有做过请帖。
普通人家也用不上请帖。
通常只有钟父这种有功名的秀才公,才会收到正式的请帖,邀他去赴宴会、诗会,参加的人选也都是同一阶层的老爷们,人选、名额都是经过主人家深思熟虑过的,不会随意发下请帖。
钟父天资普通,只能勤能补拙,连看一眼杂书都要对列祖列宗忏悔,更不提去参加这种风雅聚会了,除了能结识一二人脉,并不能对他的学问有所提升,因此他从不曾参加过,收到的请帖就越来越少。整个清平都流传着钟父的行径,给他发请帖就犹如“牛嚼牡丹”、“石沉大海”。
这个秀才公他只看,不参与。
钟父收到请帖,不好拂了同窗们的一片心意,转头就锁了起来,大有“乱我道心者”,锁起来,全都锁起来!
钟家出事后,钟攸凝是在收拾父母遗物时看到的,她爹收到的请帖跟郑七送来的这封不一样,她爹收下的那些请帖帖底大都是青、蓝、素白等颜色,是文化人首选的材质需雅,忌艳俗,帖子上还透着淡淡的书香之气,仿佛是被书墨浸染过,连骨架都透着读书人的狂放锐利。
这份金帖上洒着金箔碎,对着光照时会有淡淡的光,显得颇为贵气,是高门望族们最常用的一款。
钟攸凝举着金帖,让傍晚的橘光打在金箔碎上,果然看见那一层粉碎的金上都带着华贵。
阿喜很没见识地感叹:“这请帖真值钱啊。”
侯府果然是侯府,连请帖都用上金箔了。
阿喜对郑家的财大气粗的印象又加深了。
钟攸凝看过,把请帖递给她:“放着吧。”
“婢这就去。”阿喜把请帖放进匣中前,没忍住摸了两把。
放好请帖,她如同做贼一样,泛着机灵劲的眼睛四处看,生怕这番不雅动作被谁看了去,回头要是被人说“就那个阿喜,虽然在姑娘身边伺候,但没有一点见识...”
那多为难情啊。
好在,没有人看见。
阿喜重新回到姑娘身边当差。
钟攸凝捡了桌上上回没看完的书接着看,很快房中静谧得只有翻动书页的沙沙声了。
阿喜双眼无神的放空着,思绪已经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是晓露和米儿两个小婢的欢声笑语?还是文儿两个在浑水摸鱼呢?
说曹操曹操到。
晓露和米儿溜到了房中,从屏风后探出两个小脑袋,熟练的对着阿喜啧啧几声。
这是她们小团体的招呼方式。
阿喜眼前一亮,眼珠朝下瞥,见姑娘认认真真在看书,一只小脚脚忍不住探出了地方,正要跟之前一样偷摸着溜出去,几个人在外边好好玩一玩。
钟攸凝抬眼,对外说道:“你们进来吧。”
晓露和米儿身子一僵,两个小婢互相看看,垂丧着头,小步的走进了房中,站在面前:“姑娘。”
钟攸凝明知故问:“来找阿喜?”
两个小婢轻轻点着小脑袋。
钟攸凝并未为难,转而说起了其它:“你们知道的消息多,可知道姑娘们的情况。”
晓露和米儿连忙点头。
郑家有五位公子、六位姑娘。
具体的是:大公子郑景珩,年十八,已经定亲,未婚妻室同是镜川府的望族,只等明年姑娘及笄后嫁入府中;二公子郑景书和三公子郑景棠都出自三房,还没有定下亲事,四公子郑景荣和五公子郑景行同岁,都才十三,还是半大少年。
姑娘的情况差别不大,大姑娘郑芷湄十七,出自二房;二姑娘芷婉、三姑娘十五,是大房所出,四姑娘芷音是三房的姑娘,是郑七同父的姐妹,如今三房也只有她们两位姑娘,五姑娘就是郑七了,今年十二,她在姑娘中行五,按说应该叫郑五,不过她出身时魏三夫人为她取了个“七七”的小名,郑七长大,同辈人都叫她郑七,郑七这个名传开后,旁人也都不再叫她郑五了;在郑七之下,目前府上最小的还有一位大房所出的六姑娘,刚两岁,前几月才刚会走路呢。
听说侯爷得了小女,还特意邀了好友上酒肆庆祝了一番。
这场花费不小,家来后何大夫人还闹过一场。
钟攸凝看向米儿:“这也是阿禄说的?”
米儿不像在好姐妹们面前一样神色飞扬,规规矩矩的回道:“阿禄也是听伺候侯爷的小厮提过。”
阿禄是在侯爷的书房当差,平常跟随郑琦出门的小厮另有他人。
按比重来排,跟着郑琦出门的才是他的心腹,放进书房的也是可以信任的人,像是冬娘和盛娘子在老夫人院中的地位一样。
钟攸凝接着问:“大姑娘定亲了吗?”
晓露和米儿摇摇头。
这她们就不知道了。
阿禄是侯爷院中的仆从,是大房的人,大姑娘是二房的人,二房的事她们没有消息来源,知道得就很少了。
阿喜代姑娘发问:“那大姑娘人如何?好相处吗?大姑娘她平时喜欢做什么?”
明日姑娘就要去赴大姑娘的会了,她们必须得提前知道大姑娘的为人!
经过老夫人牵线、厨房克扣、郑七找上门,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