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小说网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235章 升了半级


一个多月前,林思成刚开始找窑址,满运城的乱转的时候,本地人是什么样的心态?

这群老陕钱多的扎手,更闲的扯蛋:运城要有什么古窑址,早找到了,还轮得着你们?

包括半个多月前,西京文物局莫名其妙的组了个考察团,弄来几十号人给林思成打下手的时候,他们依旧是这样的想法。

但既不用他们出钱,更不用他们出力,只是安排几个人带一下路,再和乡镇协调一下而已。

就算最终什么都没找到,地方又没什么损失?

大抵都抱着这样的心态,从上到下,压根就没指望过他们能找点什么出来。

但突然,就找到了窑址?

遗址近百亩,从瓷土开采,到原料加工,再到成型与上釉,然后到烧成辅助、原位(成品与残器)出土、窑业垃圾。

包括最核心的窑炉本体,胚体生产,所有的流程遗迹,所有的工艺设备,一样都不缺。

这是什么概念?

既便在整个山西,也能排在前三之列。如果较真一点,前两处遗址其实都不是很完整,都缺少关键作坊设施。

晋阳古城瓷窑没发现上釉遗迹,即澄泥和沾浆池之类。霍州陈村瓷窑则没有发现辅助生产工具,即辘轳、石磨、水车之类。

由此,这次的发现其实完全可以称得上全省唯一:省内唯一一处具备完整的制瓷产业链条和出土遗迹的瓷窑遗址。

所以,已不仅仅是运城第一,而且很有可能,是省内第一。

一时间,一群领导又是感慨,又是赧然。

感慨于对方的坚持,努力,以及恒心。

更赧然于对方的专业:你们找了几十年都没找到,对吧?来,让我试试……

思忖少许,领导们稍稍一合计,当即决定:该干的还是得干,哪怕得罪人也得干。

随后,领导宣布:由YC市政府主持,河津市政府协助,从市、县两级各部门抽调人员,对老窑头遗址进行全面、细致、系统性的勘探与发掘。

同步,向省级部门汇报,并寻求技术性支援。

完了后,一群领导挨个和林思成握手,感谢的话更是不要钱似的往外冒。

但除了感谢,其它的一概不提。没提需不需要林思成及团队参与后续的勘测与发掘,更没提需不需要进行技术性的指导。

林思成面带微笑,波澜不惊。

王齐志站在一旁,愣住了一样:他想到过,当地的速度一定很快。也想到过,肯定会尽快和他们撇清关系。

但他就是没想到,撇的倒是挺清,感谢的话也说了不少,但光是嘴上说,实际性的一点儿都没有?

何志刚冷眼旁观,暗暗的叹气。

直到最后提到澄泥砚技术合作,两人心里才松了一下:还好,没当白眼狼。

会开完后,说是在市宾馆安排了感谢宴,林思成打电话,让考古队员撤了回来。只留高章义与地方考古部门交接。

趁林思成换衣服的空子,何志刚挨个打电话,把人全部聚到**给他安排的套房里。

烟雾缭绕,茶香四溢。

没有外人,说话也就没了顾忌,赵修能颇有些不平:“咱们就这么样被赶出来了?没说后续的发掘,让我们主持?”

王齐志“呵”的一声:“赵总,你搞清楚,这儿是山西,不是陕西?让咱们主持发掘,省文物局、考古院,文保院还要不要脸了?”

“遗址总是我们发现的吧?”

“对,没错!”王齐志一摊手,“来,给你,有本事你拿走!”

赵修能被问懵了:这是遗址,又不是什么东西,我他妈怎么拿?

“不是……就说了几句谢谢,然后就完了?”

“能说声谢谢就不错了!”王齐志“呵”的一声,“难不成还得让人跪下来?”

都知道他说的是反话,不可谓不可笑,但没人能笑的出来。

其它不说,林思成奔前跑后一个多月,历史文献,测绘数据,手里总该有一些吧?

结果提都没敢提,生怕用了林思成的东西,就甩不清了一样?

“其实还是怕丢人!”林思成往沙发靠了靠,慢条斯理,“地级区域,乃至是全省唯一的完整性遗址,结果是一帮外省人找到的?”

“更关键还在于:我们反复提醒,都没能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最后却硬是被我们找了出来?

如果就这样往上报,上级部门和领导看到报告,会怎么想?迫于无奈,就只能尽可能淡化……”

还是林思成看的透彻。

何志刚赞许的点点头:“表示肯定会有,无非是多少的问题:该结清的费用全部结清,该补助的经费全部到位,包括后续的支出计划,也一并列入预算……”

稍一顿,他又看了看林思成,“下来后,市领导专程提到,明天申遗工作组就会派技术人员过来,和你对接,到时候需要哪些资料,数据,你一并列个单子……”

几个人相互瞅了瞅:啥数据,澄泥砚?

但是,就这?

如果在找到遗址之前,当地把这些摆出来:花了的全部报销,后续计划支出全部列入预算,再痛痛快快的把澄泥砚的技术拿出来,绝对没人说什么。

但之前他们怎么做的?

虽然不至于到装聋做哑,不闻不问的程度,但基本就没怎么重视,甚至可以说有些敷衍。

委派的那两位,就刘馆长和许局长,专不专业先不说,懂多少也不提,基本全程都是打酱油的心态。

现在倒好,辛苦了一个多月,好不容易有了发现,有了成果,全盘都要拿走?

也不止王齐志和赵修能这么想,包括田杰、商妍,以及与何志刚一块来的苏院长。

看几个人脸色不对,何志刚哭笑不得:“各位,这是在人家的地盘上,遗址再大,我们还能搬走不成?”

“再说了,我们的目的是金宋窑址,是宋代细白瓷,是卵白玉工艺复原,你们纠结这个做什么?”

话没错,但总感觉心里不太舒服。

究其原因:谁也没想到遗址的规模会这么大,遗迹点会这么集中,工艺链条会这么健全?

哪怕只是清代的窑址,也足以称得上填补省内空白,无论是从学术角度,还是从文化角度而言,对山西的意义都不是一般的大。

说句实话,如果不是林思成,估计再过十年,当地都发现不了,这功劳够大吧?

结果临了,当地却撇的干干净净,能撇多快撇多快?

林思成笑了笑:“也不算是撇,今天开会不是提了吗:后续的勘测路线、范围、目的地,都由我们自行决定。经费绝对满足,乡镇地方绝对协调到位,有什么要求也尽量提……”

赵修能冷笑一声:“林师弟,这难道不是他们发现你不要太好用,想把你当免费劳力使唤?”

林思成点点头:“就算是这样,但师兄你可以换位思考:正因为我们好用,好多条件都可以谈。比如,能不能让何局长协助一下,让老师以修复中心的名义,和当地谈一谈:下次如果再发现遗址,能不能多要一些实验样本?掏钱也行……”

何志刚点点头,又赞许的笑了笑。

他算是看出来了,一屋子十来位,别看林思成最年轻,但要说谁心态最稳,考虑的最全面,最长远,那绝对是林思成。

也别看赵修能岁数大,王齐志出身更不凡,但如果做个对比,要差好大一截。

说直白点:千算计万算计,捞到手里的才最实际。

既然最终目的是卵白瓷,那就咬定目标不松口,就朝着这一个方向使力。没必要硬揪着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不放。

反过来再说,让当地给点实际的,什么算是实际的?

让林思成带队发掘?

搞清楚,这儿是山西,不是SX省考古院、文保院全是吃干饭的吗?

顶天了,也就在发现人那一栏,让林思成署个名。

与其争这些没用的,还不如闷声发大财,安心的找细白瓷遗址。

等当地的反应过来的时候,林思成说不定已经复原出了工艺,更说不好,连专利都申请了。

到那时候再看,谁在笑,谁在哭……

暗暗思忖,何志刚又交待了一下:“我估计,当地应该会派人和你接触,你敷衍起来也累,让你老师,让赵总,让商教授帮你应付就行,你趁机休息两天。”

林思成点点头。

肯定会联系,目的不一而足,就说一点:本省的考古院、考古队一大堆,当然没必要让外省的帮忙,但没说不能请个外省的技术指导。

甚至于,把他变成咱们本省的行不行?

又商量了一下后续的勘测计划,以及怎么和当地谈,怎么多要点样本。基本聊得差不多,河津**的秘书长专程来请何志刚。

一群人出了门,发现市政府的秘书站在林思成的门口,正在敲门。

何志刚很自然打了声招呼,一行人走向餐厅。

市府秘书长很是热情,和林思成有说有笑,三两句话的功夫,两人换了手机号码。

王齐志和商妍对视了一眼:刚何局长怎么说的?

话说完也就半个小时。

两人静静的跟在后面,和林思成坐到了一桌。没意外,秘书长也和他们坐到了一桌。

饭吃到一半,王齐志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位秘书长是想挖墙角。

但说实话,林思成到山西后已经够低调了。当地的这个念头,是怎么冒出来的?

林思成估计,应该还是和这次的窑址有关。

……

已是四月下旬,山林裹着湿漉漉的晨雾,粗砺的青石上泛着青苔。

一株野花撞入眼帘,山风轻扬,紫色的花瓣落向肩头。

新轧出来的土路上停满了车,大大小小十多辆。车门上印着单位,五花八门:

山西考古研究所(院),省文保所(院),省田野考古研究所,YC市政府、市考古所,市文化局,YC市文物局,YC市博物馆、工业局、河津市政府……

古河道的岸台上站满了人,男女老少几十号。

不远处,高章义瞅了瞅,给田杰打电话:“来的挺全,好像直接从省里过来的,别说河津,连运城都没去,直接杀到这儿来了!”

“很正常!省内唯一一座具有全工艺链条的古窑遗址,来个省领导都不过分。”

田杰一点儿都不稀奇,“还没开始挖?”

高章义左右看了看:“没有,没有看到工程车,也没看到民工,这会还在开现场会!”

“尽快交接吧,完了就回来!”

“田所,要继续勘测吗?”

“林思成说是先休息两天,等他把澄泥砚的工艺搞明白!”

“行,我明白了!”

挂了电话,又等了好一会,那些人一直没动。

高章义百无聊赖。

另一边,市(运城)文化局和工业局的负责人仔细汇报:

“大致元月下旬,临近春节的时候,西大和局里电话联系,咨询考察学习的事宜。一个星期后,来了两位,一位是文博学院的苏副院长,另一位是团委**,也就是那位王教授……”

“我们当时说的很清楚:澄泥砚正处于申遗的关键时期,技术数据不能外泄。但当时那两位说:前期只是考察,可以等公示结束后再学习……我们汇报给市里,市里说是可以,让他们发函……”

“春节后,函发了过来,暂定日期是三月份。然后到了三月七号,这伙人到了市里。当天正常对接,但到了十号,那位王教授突然到局里,说是在关帝庙发现了几块瓷片,初步推断产自蒲州古窑。

当时他问我们:如果找到了窑址,能不能用来换澄泥砚的技术?局里还正式讨论了一下,都觉得可能性不大。之后请示了市里,市里也觉得可能性不大,就答应了……

一群人默然。

别说当时的市文化局,工业局觉得可能性不大。哪怕到现在,哪怕在场的这些省考古研究院,文保院的负责人和专家,同样觉得可能性不大。

因为为了复原珐华器技艺,永济(运城辖县)从2000年左右就开始寻找蒲州古窑,前后七八年,市里有可能的地方转了个遍。别说窑址了,连点儿线索都没找到。

但结果呢?

看了看河岸边插满三角标旗的遗迹点,省考古所的副所长王霄毅叹了口气:“然后呢!”

“然后,他们在几县市探访,同步征集文物。又在市博租了一间实验室,同步化验分析……先来的就是河津,之后到了乡宁,然后去了永济,再之后又到河津……”

“前后差不多半个月,那位王教授再次联系我们,称初步推断,古窑遗址应该在河津境内。之后,西京市文物局直接发函,要来考察学习。那时市里才知道,他们要到河津试勘……”

省文保院的专家举了一下手:“他们怎么推断的?”

“他们在永济古城收集到了好多瓷片,又在永济市征集到了部分残器和文物。品种很多:有白地刻花瓷,白瓷,还有陶胎瓷枕……

经过化验,说是瓷胎成份与河津市固镇瓷土矿的成份一致,所以推断窑址在河津……之后,那位林老师就率队来了老窑头……再然后,就勘测到了遗址!”

乍一听,好像没问题。但所有人都听出了不对。

都不用化验,看山腰裸露的瓷土矿带就知道,两地虽然离的不远,瓷土成份却有本质性的区别:固镇瓷土高铝富钙,胎土偏白,最适合烧白瓷。这儿因为有铁矿和煤矿的原因,瓷土高硅富铁,只能烧深色瓷。

他们在永济征集到的也是白瓷和刻花瓷,断定瓷土产地又在固镇。那为什么没去固镇,而是来了老窑头?

王齐志负责外联,倒是时常沟通,但没有沟通到这么细,市文物局的领导也不知道。

刘明和许承严倒是一直跟着,但压根就没重视,甚至是没在意,所以更不知道。

甚至于,他们还建议过:先往西,往黄河岸边找。但林思成却没采纳,一指头就指到了这里。

两个人期期艾艾,吞吞吐吐,不过还好,大致能讲明白:那位带队的林老师说,因为老窑头这个地名中,有个“窑”字。

有人差点笑出声:这个窑,是“瓷窑”的“窑”吗?这是缸瓦窑的窑。

而且,河津市带窑字的村那么多:东窑头,西窑头,曹家窑,任家窑,史家窑,西窑沟……等等等等。不管哪一处,都比老窑头更适合烧瓷器:至少交通便利,煤矿铁矿没那么集中。

在场的都是行家,甚至是专家,不管换成谁,都不可能因为这个“窑”字,跑来这里找瓷窑。

但偏偏,真的被他找到了不说,还这么大?就感觉,那个林思成长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121xs.xyz】

上一章 目录 停更举报
小说推荐: 我的科学时代 半生不熟 小领主 还爱他! 反派不想从良 非职业NPC[无限] 病美人和杀猪刀 灵卡学院 迷津蝴蝶 少女的野犬 庶女摆烂日常 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 在O与A中反复横跳 开局为神子献上名为“爱”的诅咒 从鱼 非人类夫君 新搬来的邻居 女主她是地府关系户 港夜沉迷 星际第一动物园 老爷子他飒爽又威风 虐主文的NPC消极怠工了[快穿] 园长!又来一批S级 任务又失败了 谁说我是明君!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姐姐好凶[七零] 肉骨樊笼 动物世界四处流传我的传说[快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