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我何惧于养虎为患
不是因为字有缺笔,而是字形风格,都足以让桓玄做出这个判断。
这就是永安大帝的字。
不会有其他的可能!
……
方今品评书法的风气盛行,当日天幕上展现永安大帝手书的时候,王珣的第一反应是“字如其人”,今日桓玄乍见此信,也是同样的反应。
但该说不说,这字端庄稳重,一点也不像是会说出“天街踏尽公卿骨”的人应有的性情。
桓玄心中思量,这会不会是永安习惯性披着的圆滑伪装。可惜,顺着这条思路往下想,也还是难以揣度出对方的身份。
“……他真是好大的胆子,一点也不怕我顺藤摸瓜,从你这里查下去,告发到朝廷,让他们将永安揪出来。”
那女尼没有回话。
“行。”桓玄自己都要被气笑了。
在对方的沉默中,他自己其实已经有一个答案——
是,他不会告密的。
或者说,他还有一种近乎直觉的预感,从这女尼的身上打听不到多少与永安有关的事情,这二者之间也大有可能不是直接联系。
那他的告密,除了平白给自己惹出麻烦以外,没有任何一点用处。
还不如……
好好看这封信呢。
锦书墨字,运笔沉稳,看得出写信之人的认真。
甚至让收到此信的人,都有一种无端生出的与有荣焉。
“……”桓玄眉峰一颤,深觉自己根本不该有这样的表现,继续看了下去。
但不看也就罢了,刚看数行,他便陡然意识到,永安和他先前接触过的任何一人,都大不相同!
他本以为,自己就算收到了永安的书信,也会看到对于天幕提及的楚王封号以及他**一事的解释,再不济,也是为了收服他这个曾经的手下,于信中拿出驯服的手段,给出未来的承诺。
可这封信,却是一封切身站在他视角上的分析。
仿佛此刻信中人的身份,不是他的对手,他的未来上司,而是他的朋友。
不,更准确的说,是他的谋臣。
永安说:“君为良才,愿为将军筹谋,特送上中下三策,请君品评。”
他听不听的无所谓,反正我就是来给你出个主意的。
桓玄已暂时顾不上那个送信人了。他倒要好好看看,对方能给他提出什么样的三条建议。
永安说,下策,便是归顺朝廷。
天幕所说的永安大
帝还未现身朝廷上的世家势力防备起“永安”远胜过防备桓玄这个逆贼。
近来朝廷也是宁可先进攻京口以东的王恭夺回由先帝分散出去的兵权也不对桓玄这个更为明目张胆的人动手。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他若是在这个时候投向朝廷不仅不会被人计较他先前杀死殷仲堪的悖逆反而会被厚礼相迎。
天幕往后如何说都不重要。
他与朝臣抱团以士族累世积淀训练出数支强兵足以趁着北方彼此吞并的间隙武装南北防线。
长江天险在前苻坚率领十余万铁骑南下也终究折戟沉沙现在的拓跋圭比起苻坚还差了太远更难以做到大举挥兵南下。
起码在桓玄有生之年他都能以“晋臣”的身份充当拦截北方铁骑的中流砥柱。若是有朝一日病故朝廷还要如同他父亲桓温当年身死时候那样追赠他为丞相奖励他一个上谥再以霍光旧例举行丧仪赠予九旈鸾辂、黄屋左纛。
好真是臣子之中的第一流!
但同时他也需要面对一个难题。
他在朝野之中的声望远不如他父亲当年。在他的手中也没有一份“辅政”大权。
名分不足就容易为人所制。
若是世家门阀有心对他动手他就是“卸磨杀驴”里的那个驴。
必要时需效仿桓温当年所为虽敬奉天子但该不入朝的时候就不入朝。
“呵这确实是下策。”
若是操作得宜确实能给他换来桓温当年的地位。但向朝廷俯首这个举动
而枷锁一旦戴上就不是那麽容易去掉的。
他没有父亲那样的好耐性不喜欢这样虚与委蛇。
所以桓玄不曾在这一条的末尾有片刻停留就已往下看去。
只见随后写道中策便是归降永安。
“……”桓玄绷着嘴角险些蹦出一句“图穷匕见”的吐槽来。
但往后一看就见这里写着人的性情与志趣往往不是那麽容易改变的。
就算有天幕的提醒在前该找死的人还是会花样找死该聚在一起的人还是会因为同样的目标而携手。
换句话说天幕上的桓玄桓将军愿意为永安所用直到一个登基一个为楚王想必如今也能彼此欣赏投契。当然也会同样走向陌路反目成仇。
这条中
策,就是让桓玄投效永安,一旦得到楚王的位置,便即刻急流勇退,以免重蹈韩信覆辙。
到时候,名也有了,命也有了。
至于为何只是个中策,桓玄自己心里清楚。
他不会接受这一条的。
在这句太过真实而直白的分析面前,桓玄大概很难不对那位素未谋面的永安大帝多出了几分好感。
一个真诚的上位者,不会让人有多讨厌。
可惜……他们终究不是同路人。
他叹了口气,对于接下来的上策多了些期待。
——虽然这份期待,就如先前的“与有荣焉”一般,是根本不该有的东西。
永安的第一句,更是直接点明了他的心思。
他说,桓玄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他进退两难,却对谁来说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忠臣。
永安所面对的,不过是非生即死,要不要拼一把大的。
桓玄却很特别。从下策与中策中足以看出,他做不好一个臣子。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换一条路呢?
比如,另起炉竈。
天下之大,国度林立。淝水之战苻坚战败后,北方更是乱成了一锅粥。
十一年前,羌族的姚苌绞杀了自己的旧主苻坚,于次年称帝,定都关中。
三年前,姚苌病逝。
为了避免姚苌的死讯传出带来**,他的儿子姚兴选择秘不发丧,自领大将军号,击退了来袭的敌军。同时启用了诸多能臣武将,夺取了河东,又密谋两路分兵,向东将势力扩展到洛阳,向西北,将势力扩展到陇西。
当然,相较而言,姚兴的目光还是更多地聚焦在陇西,意图攻破后凉。
而荆州北上便是洛阳,若要图谋进取,桓玄的机会比姚兴大得多。
姚兴的秦国与拓跋圭的魏国之间必有一战。
桓玄的荆州兵以逸待劳,未必不能寻求时机,入主关中。
至于荆州兵马人力物力尚且不足的情况,倒也好解决。
朝廷攻伐王恭的同时,令谢琰领历阳兵马坐镇要冲,阻拦桓玄的战船东进。但此人心高气傲,办事激进,与历阳旧部之间必有摩擦,不如将他击败,给朝廷施压。
若能得到一笔军资,他便允诺转道图谋北上,再不东进。
到了那个时候,朝廷还要称将军一句北伐英雄呢。
路,也就走宽了。
臣还是臣,却不是逆臣,还是随时可以自立门户的臣子
。
这才是对桓玄来说的“上策
小说更新,记住域名caixs◎comღ(请来才
小说
看最新章节
完整章节)。
他猛地转头朝着那女尼问道:“他是不是已在朝中有了谏言的机会?
若非如此,永安必定不敢断言,他出兵讨伐谢琰,最终的结果是与朝廷讲条件。以士族的自大,他们恐怕还敢再派人前来。
女尼很是诚恳地摇头:“我不知道。
她回答得太过老实,让桓玄无从怀疑这是一句假话。
这也不是在敷衍他。
他将锦书缓缓收起在了手中,眼神里风云变幻,忽然目光一厉,问道:“可他就不怕养虎为患吗?
坏了!
一旁的卞范之顿觉不妙。
桓玄问出这句话,根本不像是对永安的质疑,反而像是听取了他信中的建议,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会是一条对永安不太有利的建议。
看来稍后,他还得帮桓玄一并筹划一二,看看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玄机。
幸好永安本人不在此地,也没法乘胜追击,继续击破桓玄的防线。
哪知道,就在这时,他听到了一个声音。
“养虎为患?那女尼低声重复了一遍。
桓玄面色紧绷,意识到,这是一句与先前都有别的答案。
下一刻,他就看到那女尼从腰间的行囊里翻出了一只锦囊,从中取过了一张纸条,朝着他递了过来。
桓玄犹豫了一瞬,还是将纸条展开在了面前。
只见其上,以稍显龙飞凤舞的字迹写道:“足下有君王之心,却无君王之姿。
那永安又何惧于养虎为患!
她在先前的锦书中,确实是站在桓玄的立场,为他提出了上中下三策。无论是从他此刻的条件,还是他本人的脾性来说,上策正是他唯一的生路。
也是唯一一条让他有机会实现桓氏夙愿的路。
但对于王神爱来说,桓玄成长起来又如何呢?
他有君王之心,却无君王之姿,于她而言,也不过是一个将来需要讨伐的诸侯而已。
到时候战场上见真招就是了。
将桓玄放出去撕扯北方战场,也未必不能让她看到新的机会。
不,甚至该说,这怎麽会是养虎为患呢?
这明明是她在养家里那几只猛虎的同时,又给野外的那只丢了些口粮,让它去把周围的其他饿狼给吃了。
仅此而已。
桓玄不知永安的身份,还无法尽数领会到王神爱写下这句的用意。
他只
是先后看了眼两封书信又觉自己要被气笑了。
谦虚客套、处事圆滑都是对外邦交里的伪装。现在这句话恐怕才是真相。
也……也唯有这样的人
说的域名caixs.comㄨ(请来才小
说
看最新章节
完整章节)才有鲸吞天下、收拾山河的抱负。
桓玄不愿承认这点又问:“永安凭什么这麽说?”
这次女尼的回应又不太一样。
她没有掏出新的锦囊也不是纯然沉默静立而是伸手指了指自己。
对于聪明人如桓玄这就是答案了。
负责传讯的尼僧抢先一步到了他的面前而不是他先决定要不要发兵东进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当然可以说自己要审时度势、应时而动但别忘了天幕带给了大多数人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眼下又是诸国争霸的乱局!
一个想要登临皇位的人最应该做的是给自己创造时势而不是蓄势待命。
他慢了就已经输了一步了。
……
桓玄最终还是摆了摆手让人将那送信的尼僧送下了船。
她来时是江上烟波里的一点现在船只远去很快也变成了视线里的清淡一笔而后消失不见。
在船只远去的时间里卞范之也已将永安送来的两封信都看了一遍也明白了为何桓玄会是这样的表现。
“将军打算怎麽做?”
永安不可能如此好心地给出一条全无陷阱的“上策”若是最终受益的还是对方他们的处境就更麻烦了。
桓玄冷笑了一声:“调兵三日之内击败谢琰!”
有没有陷阱姑且不管永安到底抱着什么目的他也猜不出但他知道一件事——
他早就想打一顿谢家的人了。那还等什么呢?
……
王神爱慢条斯理地提起了眼前棋局上一颗颗无气的黑子将这些落入死局的敌军棋子撇在了一边。
抬头就对上了褚灵媛茫然的眼神。
“怎麽了?”
褚灵媛低声:“您的棋艺进步了好多。”
“不是我的棋艺进步了好多是你的心不定。”王神爱笑了笑。
若她真有这等好本事她该去寻谢道韫下棋顺便再交流交流感情而不是在这里欺负“同龄”的小朋友。
不得不说这确实很适合她保持心情愉快。
褚灵媛沉默了一阵:“……但我不知道要如何心定。兄长一死一伤受伤的那个还没醒来。也怪我们身份不高才被旁
人怀疑。
那张秀美的脸皱在了一起,语气里也带出了一抹杀气:“我恨死这些动手的人了。若是他们有这个胆子,直接跳出来承认是他们干的,让我想要报仇就冲着凶手去,我还要敬他们三分,敢将危险扼杀在萌芽之时。可他们抱团在一处,仿佛我兄长的死,是他们默认的理所应当,还要我不能怨恨,这是什么道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