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 2 章
本着只有两人用饭,晏夫人看着从小身弱的女儿,眼里流露出心疼。
也不知是如何,晏大郎生下来身体强壮的很,隔了几年有了三娘后,反而自小就身弱。
无奈之下,把她送到了临安外祖家好生养着。
她招呼来丫鬟,点了几道晏三娘爱吃的菜,羊头签、蟹酿橙、明州虾脯还有个鹌子羹。
晏夫人命丫鬟给晏三娘盛了一碗鹌子羹,“快些尝尝,这是今天北郊庄子上刚送来的新鲜鹌鹑熬制的,多喝一些。”
因晏三娘不喜食油腻,晏家专门寻了个颇会做汤的厨子来,故而这道汤相比寻常做法更清爽些。
“多谢母亲。”三娘将碗端起,用汤勺轻轻喝了一口,温热的汤入口让身体暖洋洋了起来。
一顿饭用毕,晏三娘又与母亲话了些家常后离开。
晏家的宅院很大,从晏夫人的院子离开要经过一片竹林和池塘才到晏三娘的院落。
这会天色渐暗,许是要下雨的缘故,晏三娘和丫鬟都加快了脚步回去。
通过竹林时,晏三娘忽然听到一阵阵声响,她停住脚步,方向一转前往其中。
“四郎。”晏三娘站立在原地,看着努力翻墙出去的晏四郎,淡然的开口。
她的声音不大,却让正在爬墙的晏四郎动作一僵,他扭过头来故作镇定道:“三姐姐,你怎么在这里。”
晏三娘一瞧就晓得晏四郎要干嘛,她也不生气,只是平静的回答:“我刚从母亲那回来。”
“你这是准备干嘛去?”她问道,声音平稳。
晏四郎拍拍手,跳了下来,他的话有些堵嗓子眼,咳嗽两声才道:“我啊,我准备去书肆看看有没有什么书,家里的书都读完了。”
“是吗?”晏三娘有些惊讶。
“肯定是啊。”晏四郎拍拍胸脯,打着包票。
晏三娘不置可否,她淡淡的瞥了一眼晏四郎,“既然是去书肆,又不是去勾栏瓦舍,为何不走正门?”
晏四郎有一瞬间静默住。
为什么三姐姐知道自己要去那种地方?
他偷偷观察晏三娘的表情,估摸着三姐姐定然知道自己平日的作风,只是第一次抓到自己而已,于是果断认错,“是,姐姐教训的对。”
晏三娘温柔的笑笑,她面上和煦,“四郎既然读书这样快,这样,我那里还有一些书本,一会回去叫人给你送去。”
要知道三姐姐可有才女一称,平日里就是喜欢琢磨诗本,藏书数不尽数。
晏四郎不是傻的,晏三娘既然这样说,代表那不只是她口中的“一些”,那必然是有一大摞书本。
他硬着头皮向晏三娘道谢,“多……多谢三姐姐。”
晏三娘颔首,施施然的走了。
路上,灵秀偷笑,“小姐,四少爷的反应真是好笑。”
她刚刚全程看着小姐和少爷,小姐明明就是明知故问呢。
晏四郎到底不是晏三娘的亲弟弟,晏三娘不好过于干涉,因此她明知道晏四郎干什么去却不直说,只是旁敲侧击的警告一下。
三娘抿唇轻笑,她这个弟弟可是出了名的,纵使她再不管三房的事情,也免不得一些传闻到她的耳朵里。
到了房中,她整理了些已经读了的书籍,喊灵秀过来,“找个人去将这些书送去四少爷。”
“是。”
“慢等。”晏三娘想了想,在纸上写下字,“把这个一同送过去。”
灵秀应下。
当晏四郎看到四个小厮手里都抱着快没过头顶的书得时候,他真的沉默了。
晏四郎此刻脑子只有三个想法
第一,这个家,只有三姐姐把他当一回事。
第二个,三姐姐真有钱。
第三个,他不想要。
灵秀也一同过来了,她福了福礼,“这是小姐给您的。”
说罢,她呈上了晏三娘的亲笔题字。
“勤勉笃学。”
晏四郎勉强笑了下,欲哭无泪,“多谢三姐姐的好意。”
……
书上写“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晏三娘翻动着手中的书籍。
她所在的国土是晋国,占据中原,自上次大一统后,七国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晋国的实力不甚强盛,自开国以来大势上一直处于和平状态,可她却知道,边境一直是纷乱不休。
实在是,内忧外患。
虽说女子不得参政,但父亲曾私下与她一起分析过当前的局面,因此有些消息她很是灵通。
国家局势看似平稳,实则平稳之下有着暗流涌动。
晏三娘面上有些愁容,却也知道心里的担忧也作不得什么。
她小时候在临安,跟着外祖父母一起生活,那时候虽说身体弱,但是祖父仍然带着她周游了整个边疆。
那时,朔风卷着砂砾,狠狠砸在晋国的夯土城墙上,发出“噼啪”声响,像无数无形的鞭子在抽打这片边境。
她在城内小小的人仰头望着城墙上的守军,他们的甲胄上已经结着白色的霜,脸上冻出皲裂的红痕,握着长矛的手裹着破旧的麻布,根本抵挡不住冬日的严寒,却一动不动的守护着晋国的边塞。
她看向身旁的外祖父,那时的晏三娘还不懂为什么外祖父的脸上这么多忧愁,她看不懂,也不知道为什么外祖父带她来这里。
现在,她懂了。
夕阳西沉时,余晖给断墙镀上一层惨淡的金。远处的沙丘在暮色中起伏,像蛰伏的巨兽,寒风里忽然混进隐约的胡笳声,苍凉又诡谲,从荒原深处飘来。
谁也不知道,晋国的防线还能撑多久。
不过好在,晏三娘清楚的感受到,晋国这几年的国势似乎在好转,当今圣上励精图治,早比开国那几年的情况好些了。
晏三娘没有再细细想下去,桌案上的茶已经有些凉了,灵秀进来换茶时禀告:“小姐,刚刚夫人派人送来了一些暗花缎,您看看留哪些?”
灵秀差人进来,晏三娘看了看送来的这些缎子,留了藕荷色和月白色的两匹。
“就这两匹便好。”晏三娘细白的手指点了点,她一向不喜欢过于艳丽的颜色,母亲却总是觉得她身弱需要鲜亮的色彩提提精神气。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