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方圆以内
豆腐摊早早收摊归村,阳光还未偏西,禾安村议事亭前却已聚起一大圈人。
自从迁居离人镇东侧,这方新村已有两个多月光景,靠着豆腐和咸蛋打下名声,银钱虽谈不上富裕,日子却越发有滋味。如今不止豆腐远销各村镇,连周边城镇的商户都慕名而来。而这时,有人提了个不同寻常的主意——买地。
“我说,咱这村总不能光靠买卖过活吧?”刘榆个子不高,却嗓门响亮,率先站了出来。
“是啊!”一旁赵芦花接道,“谁不想有点田,种点自家吃的米粮?”
“你们说得倒轻巧。”林杏枝抱着小青麦,笑着摇头,“买地也得有地可买啊。咱这新村四周的地不都归镇上管着吗?”
“那就找镇上去谈。”一位年长的村民慢悠悠地开口,“只要出得起钱,还怕买不到地?”
林青禾站在人群中,没有立刻说话,只静静听着众人七嘴八舌讨论。直到林青山挤进来,小声问她:“姐,你说,我们真能买地种田了?”
林青禾垂眸望他,眼底是从未减退的沉静与笃定,“能。只要大家真心想做,我一定设法办成。”
于是,当天下午,林青禾便召集村中骨干开了个小会——地点就设在议事亭下的长木凳上,风吹来,树叶哗啦响。
“这事我听清楚了,”孟阿翁捋着胡须说,“你们是想买镇上那片官田?”
“是!”周晓萍点头,“就在村南边那几块地,又近又好,眼瞅着都荒着,怪可惜的。”
“荒地归镇上,这事得找镇里人谈。”林通开口,“不过我们手头确实有些积蓄了,若能买下来,就能自给自足,眼下这买卖做得再好,也不如自己有地种粮来得安心。”
一番你一言我一语之后,众人终于达成共识——由林青禾代表全村出面,与离人镇商谈买地事宜。
*
次日一早,林青禾便带着陈谷香、赵芦花和林青山,带上几样豆制品与卤蛋干货,再次走进离人镇。
镇上已是初夏景象,街头桑葚紫得发亮,榕树下一群孩童追着走街串巷的卖糖人,远远便传来吆喝。
林青禾他们没多停留,直接去了董老家中。
董老对她们并不陌生,自从豆腐在镇上热销,他也亲自去摊上尝过几回,对这个从北地一路逃荒来的姑娘有几分敬佩。
“今日来,可不是送豆腐的吧?”董老端着茶盏坐在小厅里,眼中带笑。
“董老果然明察。”林青禾拱手一礼,郑重开口,“我们禾安村,想在附近置些田地。”
董老挑眉。
“买地?你们那村子才建好几个月吧?”
“正因如此,才更需要根。”林青禾声音不高,却字字铿锵,“我们有了房,有了人,有了生计。如今,就缺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田。不是种在山里的野地,不是借人家的园圃,而是能写上自己名字,世代相传的地。”
董老静默片刻,终于笑了,“好!有心气。”
他略一思索,又问:“想买哪儿的地?”
林青禾从怀中取出一张手绘的简略地图,“就镇东南这片,靠近我们村子,也方便照看,水源有,地势平,荒着也浪费。”
董老点点头,“那几块地,是镇里公有,确属可出让范畴,只是需镇里几位长老一同决议,还需过账立契。”
“规矩自然都遵守。”林青禾早已准备好,“我们愿出市价,不讲价,只求一纸凭据,买得安心。”
这番话,落在董老耳里,更添三分欣赏。
三日后,离人镇召开镇会,董老与吴老等几位族长商议后拍板:同意禾安村购买东南荒地十亩。
价定:每亩十两,共计百两银。
林青禾点头应下,当场便付了一半银钱算是订下
契约立下,三方签字画押,禾安村自此拥有了正式的田产。
*
那日回村,阳光正好。
林青山小心拿着契纸,走到谷场便扯开嗓子喊:“买下啦——地买下啦!”
喊声一出,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孩子们冲出鸡舍,翻滚在地,兴奋地拉着林青山绕圈跑。周晓萍抱着小石头泪眼婆娑,直说这些年终于又看到一块自己能插秧的田。
孟阿翁更是站在祠堂门口,朗声而笑:“老天开眼,咱们终于有根啦!”
当晚议事亭灯火通明,林青禾将新买下的十亩地详细分了三个用途:
五亩用于粮食耕种:水稻、杂粮、豆类,轮作翻种,逐年打底。
三亩作蔬菜园地,专供村内食用及部分换物资。
两亩预留为果木与鸡鸭放养地,准备开建一座果园与禽舍。
她说得不快,却清晰:“这十亩,是起步。等咱们再赚几年,成百上千亩的好田,未必没咱一份。”
众人眼里都亮了。
哪怕是逃难多年、满是风尘的他们,此刻也仿佛看见了更广阔的未来——不仅仅有热腾腾的豆腐,更有成片金黄稻浪,是稳稳的饭碗,是一个,不必再逃的安身之地。
*
烈日炽烤着谷场的青石地面,蝉声在树梢此起彼伏。禾安村的新祠堂已然落成多月,今日却是第一次被林青禾用作“办公之所”。
祠堂堂屋摆了六张长条凳,围着供台摆成一个半圆。供桌上香火未燃,干净整洁,显得庄重又不压人。
林青禾站在桌前,望着已经陆续入座的人,脸上依旧平静。可这平静之下,却藏着长久的思虑。
她清了清嗓子,道:“今日这会,和以往不一样。我们不是要再逃,也不是为谁出事了急着想办法,而是为了‘怎么活下去’来开会的。”
“不是勉强活,是要好好活,活得长久,活得安心。”
她话音一落,几人微微坐直,开始认真听。
“咱们禾安村,从连庆山到花溪,再从布依寨走出来,能活下来已经是命大。但要过日子,靠命可不够。”
“这些天大家都辛苦,做豆腐的、卖蛋的、种菜的、守鸡棚的、打水修房的……谁不是从早忙到晚?可辛苦归辛苦,若是没规矩,没章法,最后只会出乱子。”
“从今天起,我们要立个章程,有分工,有回报。”
此言一出,原本随意坐着的几人都直起了背。
“我打算——从现在开始,建立职级制度。”
她顿了顿,等众人适应这个陌生的词汇,然后解释:“就是说,咱们村里每一个人,都有职务、都有身份、都有责任,也——都有收入。”
“当然,也有支出。”
说到这,果然如她预料般,场中响起几声窃窃私语。有人眼神游移,也有人面露惊讶,还有几个脸色泛起忧虑。
林青禾没有急着继续说,而是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等所有目光又重新聚焦在她身上后,才缓缓开口:
“先说最基本的:十岁以下的孩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