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小说网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228章 有些眼熟


天高气爽,云淡风轻。

出了西坡矿,顺着砾石路又往北,半个小时后,看到一辆皮卡停在路边。

旁边立着一块石碑,写着两行字:乡宁县张马村八条埝梁窑址群。

王齐志提前联系过,乡宁县文化局专门派来一位科长接待,相互介绍,几句寒喧,皮卡带路,三辆车开进乡道。

又开了十公里,几辆车停下。

半旧的水泥路,荒草顽强的扎出裂缝,几座泥坑和碾槽遗落在路边。

只是简单的用彩条带拦了一下,工作人员解开揽绳,带着他们走了进去。

片石累就,坑槽有方有圆,有深有浅。还能清晰的看到中间用来排水的细沟。

林思成大致看了两眼:“这应该是清代遗址!”

以为他们提前了解过,科长点头:“确实是清代,当时主烧黑瓷和紫砂器,远销陕西、宁夏、内蒙!”

林思成笑了笑:“领导,再有没有早一点的?”

“有,还得往北开!”

上了车,又往前,看到路边几座泥窑,叶安宁指了指:“林思成,这是什么年代的窑?”

林思成瞅了瞅:泥砖垒就,大半已经坍塌,底部残留着泥胚入窑、成器出窑时的洞口。

“民国,仿磁州的馒头窑,估计是烧瓦罐烧缸的!”

副驾上的科长竖了个大拇指。

再往里开,看到几座彩钢棚,林思成精神一振:看规格,像是废瓷坑。

而且不少,至少有五六座。

开到近处下了车,都还没走到跟前,林思成又怔了一下:高兴早了?

瓷片和残器不少,零散的堆落在坑底和土墙上。盆、碗、盏、碟各种都有,虽然大都是白瓷,却全是日用器。

没下坑,只是要了块瓷片看了一下,林思成叹了口气:

东西不对,时间也不对。这是明窑,而且全是粗瓷。

瓷土虽经过过滤,但铁含量还是很高,只能用石灰和铝土增白。这样一来,胎体就会很厚。

就像坑壁上的那只还未来及得入窑的碗胚,瓷胎足足一公分……

“领导,再有没有到更早一点的,比如元朝、金朝,更或是北宋?”

“以前有过,但全在西坡镇那一块,六十年代开陶土矿的时候推掉了大半。七十年代建陶瓷厂,把剩下的也推掉了……”

“汉朝以及更早的倒是有,像柏树沟的仰韵陶窑,距今约五千年,西廒遗址(枣园文化)更早,大致要到七千年以前……”

林思成点点头:“谢谢领导,那两处就不看了!”

王齐志和赵修能对视一眼:西坡镇,不就是上午才去过的那地方?

矿领导和紫砂器厂的领导也说,刚开矿的时候挖出过不少古窑坑和废瓷坑,瓷片残器都不少。

但六七十年代,肚子都吃不饱,何谈什么保护不保护?

当然是推平了尽快开工,好让老百姓挣口饭吃。

两人暗暗一叹,愁云浮上了眉梢。

林思成又拿出那几块瓷片让科长看了看,两人都说没见过。

王齐志和赵修能更愁了。

基本就这样了,再没什么看头,几辆车开到县里。到了酒店,王齐志说安排了便餐,但科长称还要回单位汇报。

感谢了一番,王齐志和赵修能亲自送出酒店。

刚刚进了旋转门,两人又怔了一下:林思成坐在沙发里,眼睛盯着天花板,手中转着那块细白瓷。

乍一看,情绪挺稳定,不像是很失望的样子。但问题是,哪怕林思成愤怒到极致,恨不得要**的时候,不也是这种表情?

两人对视一眼,走了过去。

“别丧气,不行就回西京!”王齐志坐到对面,“少了一个澄泥砚,也碍不了多大事!”

赵修能也点头:“对,有名瓷的地方这么多,没必要非赖在山西?”

林思成愣了一下:不是……这才几天?

满打满算将将一周。

他上次在耀州多久?

马上一个月了。

与之相比,这儿既没受气,又不用看人脸色,一天游山玩水吃好吃的,跟旅游似的。

再说了,工艺他又不是不会,不过是找个复原的借口。东边不亮西边亮,找不到北宋白瓷窑址,也还有珐华器。

要是珐华器也找不到,三个月而已,又不是等不起?

转着念头,林思成笑了一声:“老师,赵师兄,你们先别急!”

王齐志和赵修能齐齐摇头:“我们没急!”

我们是怕你急。

林思成笑了笑:“好,那就等庄总来,等见过他说的那位老厂长,见过那几件白瓷再说!”

两人没吱声。

就算和这几块一模一样,也确实是宋瓷,但刚才那位科长说的清清楚楚:宋、金时期的窑址早被推平了。

所以,光找到瓷器有什么用?

再退一万步,就算侥幸留下了一两座瓷窑遗址,就算能找到,还能让陶土矿和紫砂器厂全停了?

这两家都是县里的支柱型产业,几千上万人靠这个吃饭。

王齐志怅然一叹:早知道这么不顺利,当初就不该撺掇着林思成找什么窑址……

正暗暗转念,电话嗡嗡的一震,林思成顺手接通。

“庄总,又要麻烦你……啊,你到了?唉好,我们马上出来……”

挂完电话,林思成起身就走:“老师,赵师兄,庄总已经到了,现在带我们去!”

“不是……怎么这么着急?”

“说是老人上了岁数,家里人管得紧,不敢让熬太晚!”

王齐志看了看外面:太阳挂在四十五度角的天空,离山尖还有好大一截。

稍一愣神的功夫,林思成已经到了门口,王齐志和赵修能拔腿就追。

方进去叫行李车了,叶安宁和资料员小刘还在吧台开房,等三人一转身,大堂哪还有人影?

回头再看,大奔已经开出了车场……

不远,就是县城边上,但不是楼房,也不是平房,而是窑洞。

建的极好,就如巨形的楼梯,一层之上又是一层,倚立在黄土高坡上。

下了车寒喧了两句,庄子敬带着他们走向中间那一家。

他边走边介绍:“这位老厂长姓王,算是位传奇人物:五十年代县里成立西坡陶瓷厂,他原先是和泥的小工,连字都不识几个。之后硬是靠着自学,先转到塑胚车间,又转到窑厂,之后又成了技术员、设计员,设计组组长……”

“七十年代中,陶瓷厂成立紫砂车间,他任车间主任。三年后,紫砂车间搬入县城,单独成立紫砂厂,他担任第一任厂长……当时的西坡紫砂厂是华北地区开办最早的紫砂厂,没有经验可循,只能走出去学习。之后受县里委派,老厂长带着技术骨干远赴宜兴……

但别说学技术,他们连宜兴紫砂厂的大门都进不去。老厂长不甘心,住在工厂边上天天琢磨。后来他想办法,跟着送原料的车混了进去,找到厂里的生产科长后,然后又悄悄跟到家里。

烧水、拖地、接小孩,做饭,照顾老人,家里有什么活,他帮着干什么,硬是磨了一个多月,最后算是得偿所愿,进了紫砂工艺厂的大门。之后当学徒学了半年,他拐回来了三位宜兴厂的工艺师……”

起初,几人还认真的听,听到最后,差点把腰闪折:搞半天,这位老厂长去的时候就没安好心,就是冲着拐人去的。

人家宜兴厂不让他进,还真没拦错。

“哦,对了,其中一位还是宜兴紫砂技术培训部的总辅导,叫谈干儒,来了后担任西坡紫砂厂的总工……老厂长跟着他,硬是学成了省工艺大师和鉴定家……”

一说谈干儒,林思成有了印象:这位算得上北方的紫砂名家,最为有名的是松段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紫砂器,瓷器的鉴赏造诣也很高,故宫请他做过紫砂器的鉴赏交流,前世的时候,林思成还在故宫看到过他的鉴赏笔记。

可惜,逝世的早,八六年就没了。

唏嘘间,几人进了院子,听到动静,从门里迎出来一位五十多岁的男人。

“是河津的庄老板介绍的吧!”

“对对对!”庄子敬忙迎了上去,“那是我爸!”

“好,里面请!”

中年人掀开门帘,几人进了客厅。

挺宽敞,也挺亮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121xs.xyz】

上一章 目录 停更举报 下一章
小说推荐: 我的科学时代 半生不熟 小领主 还爱他! 反派不想从良 非职业NPC[无限] 病美人和杀猪刀 灵卡学院 迷津蝴蝶 少女的野犬 庶女摆烂日常 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 在O与A中反复横跳 开局为神子献上名为“爱”的诅咒 从鱼 非人类夫君 新搬来的邻居 女主她是地府关系户 港夜沉迷 星际第一动物园 老爷子他飒爽又威风 虐主文的NPC消极怠工了[快穿] 园长!又来一批S级 任务又失败了 谁说我是明君!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姐姐好凶[七零] 肉骨樊笼 动物世界四处流传我的传说[快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