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小说网
《我比剧透先登基》

第62章 天幕:糊名考试应运而生

拓跋仪被俘,邺城被烧的重礼!

……

驻守在邺城北方的另外一位魏国将领王建,其实已在赶来的路上。

他在收到拓跋仪南下追击的消息时就已直觉不妙,当即带兵前来。本是想着,倘若不能劝阻拓跋仪的这次行动,也起码能够从旁策应。

却不料,拓跋仪出事得远比他想的还要更快。

擒获敌军的刘勃勃也比寻常将领更有破格的胆量。

现在,清醒过来的刘勃勃领兵退去,让循着火光追来的王建只能看到河上隐没于视线里的江舟,又哪里还能追到这一路越境的敌军。

“将军,幸亏咱们走得快,否则还真要被人包抄上来了。”士卒扯了扯自己临时换上的戎服,仍觉从流民变成军队中的一员有些不适应,但还是忍不住夸赞道。“现在可好,他只能看着咱们的背影发呆了。”

“那倒未必。”刘勃勃严肃地答道。

“啊?”士卒不明白,将军接下来要担心的是什么。

却见这毕竟还是个年轻人的小将军促狭一笑:“他不是还可以看看天幕解闷吗?”

“……”

嗯……真有道理啊。

可王建王将军——他难道会觉得这东西真能解闷吗?

在本就无力追击的郁闷中,重新出现的天幕简直像是另外一道凭空出现的绊脚石。

他也不敢确定,自己到底能不能错过天幕上的信息,能不能如同当日拓跋圭带领他们进攻燕国时候那样,毅然堵住了耳朵无视画面,发起一场重要的战事。

他便只能站在黄河边徒然兴叹。

同样有些无心于看天幕,强打起精神来听的,正是此刻仍未从渑池撤离的秦军,尤其是那位又吐血了一次的秦王姚兴。

就在天幕重启之前不久,他已收到了从洛阳方向的急报。

一条,是由斥候告知了他洛阳各方关隘的情况。他的哨探无法知晓先前洛阳地界上是怎样的众志成城,又是以何种方式击退的敌军,但他已知道,洛阳的每一个入口都已重新把持在了应军的手中。

他若要查找机会再度扩张版图,这个机会一定不在洛阳。

函谷关易守难攻,秦军已在此地遭遇过一次重创,要想重振信心夺取此地,需要的何止是十倍百倍于关上的人力。

洛阳方面也不会再对秦兵行踪有所轻忽。

一步错,步步错!虽未落得满盘皆输,但已让他几乎断了一

条臂膀。

姚绪已死他除了厚葬叔叔、亲自祭奠之外并无什么其他可以做的事情连将人换回来的希望都没了……

同行的姚硕德等人虽然没因此事怪他可姚兴自己根本无法接受这个结果。

而另一条消息是从河东方向紧急传来的。

魏王拓跋圭这家夥先前距离洛阳战场居然只有三日的行军路程却直到自家大将的死讯传来才动身抵达河东。

他也并未向洛阳发起进攻而是与永安隔江对望后就已领兵退去。

从理智上来说姚兴认为拓跋圭做出的这个决定一点也没错。在洛阳已成坚城的情况下毫无节制地将兵力投入战场只会落得一个惨败的结果。

但……

拓跋圭这一走洛阳就真是永安的天下了。

再看这片重新出现的天幕姚兴又怎敢再将它当做是剧透永安弱点的利器向它望去的目光里都难免有几分失神。

若非秦军已因生死危机的**

姚兴揉了揉额角向面前之人吩咐:“崇弟将天幕说的都记下来。”

接连的打击难免让他有些神志不清。他必须确保在清醒的时候还能重新做一次判断。

姚崇看了一眼姚兴此刻疲累苍白的神色不知道该不该感慨幸好天幕是在之前提到的姚苌而不是此时。就算说的是永安的功绩也总好过再往姚兴身上捅一刀是吧?

……

【以洛阳之战为分水岭或者以桓玄受封楚王为分水岭永安在**与军事上的主动权都壮大了不少。】

【乍看起来桓玄与永安的相争已经摆在了明面上手握荆州虎士的桓玄还拿到了楚王名号但细看这个时期的一条条政令起码有三成出自永安之手。】

【不要小瞧这个三成。因为这三成是明确的政令独出甚至没有包括另外两位被影响发出的决策。】

【这就很了不得了。】

【不错太后摄政是有先例的比如说西汉时期的吕雉比如说东汉幼儿园时期的那几位但是权臣统领朝政、世家门阀势力坐大和太后真正掌握大权一定是矛盾的。谁是主谁是次这其中是有门道的。】

【例如历经六朝三次临朝称制的褚太后在位期间正值大司马桓温的时代比起前面的几位太后更像是拉出来维系政局稳定的

招牌而不是一位能够独自推行政令的国家主宰。】

【现在桓温之子桓玄步步紧逼以护驾平叛之功受封楚王却让太后抓住了政令独出的权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输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永安利用那个赌约利用君臣之间微妙的关系发起了一场特殊的考试。】

建康城中的官员顿时僵硬在了原地。

说到考试没人比他们更熟悉了。

就在永安因战事缘故亲赴洛阳之前在她往京口巡查之前不是还给他们办过一场考核吗?

彼时看到那张白卷的时候他们是何等忐忑的心思到了现在也是记忆犹新啊……

原来天幕之上的他们也经历过一次这样的事情吗?

他们也正好听一听陛下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

然而他们听下去之后却又发觉那并不一样。

【这次考核的主题一个是军略一个是治政。】

【军略说的是在洛阳被夺回之后以洛阳、荆州为中心除了晋朝之外还有三方敌军势力接壤要如何应对敌军联手要如何处理战后关系要如何确保战事再起后洛阳不会在第一时间落入敌手尽量将战场放在八关之外。】

【治政说的是在已经诸事凋敝的洛阳要如何整顿民生对于洛阳百姓和战后其余地方向南方投奔的百姓要如何安置户籍人力要如何调派才不会让原本的荆扬系统缺人。】

【总的来说围绕的主题都是洛阳。放到现代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命题作文请诸位就晋朝夺回洛阳一事从**或者军事的角度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

【很正常的一个问题。】

【不正常的一点在于考试的规则变了。】

规则变了?

官员面面相觑不知道天幕上的永安又折腾出了什么花招。

这看起来就是一个简单的集思广益而已啊?

就听天幕说道:【这是一场糊名考试同时面向了建康、京口、南郡、吴郡四地的官员和有志于参与考试的平民。】

【建康晋朝国都所在。不用说了

【京口流寓州最为密集的地方北府军所在地。没有门路、没有背景的北方士人基本上就住在这一带。】

【南郡荆州向洛阳方向的门户东汉时期名流**的地方。现在也是荆州一部分豪强的驻扎地但早年

间在此求学的学子后裔也有留在此地定居的。】

【吴郡,扬州江东世家的内核居住地之一,江南相对富庶的郡县,才被桓玄借平叛为名砍了一轮头铁的人。】

【而糊名,顾名思义就是将送上来的答卷进行糊封,确保阅卷的人无法看到考生的名字。】

【这四个考场选的很有意思,糊名的规则也非常有意思。】

【说考场选的有意思,是因为这个时期对于州郡之间的人口流动,没有那麽严格的规定,只有南北边界上逮得比较严,在这四个地方举办考核,能最大限度地包容境内的人口。】

【至于这个规则,在现在我们已经适应了封卷的环境下,听来还算**以为常,放在当时,就成了石破天惊的壮举,也在提出的第一时间,就遭到了一堆庸人的反驳。】

守墓的谢重刚刚将一句“糊名荒唐”说出了口,就被头顶这一句“庸人”的评判砸了下来,顿时像是吃了一只苍蝇一般。

闭上了嘴的同时,他的面颊蠕动一下,似是吞咽不得,更不知道自己还该不该继续说下去。

再看周围与他有着同样反应的人,也都在一瞬间噤声,仿佛生怕自己已成了守灵人,还要被扣上一个庸人的帽子。

至多还有几个轻声的反对,混在了风里。

“……成何体统啊。”

是啊,成何体统!这俨然是一场完全打破了旧日规则的考试。

【在原本的九品中正制之下,评估人才的标准里,家世背景已经被提到了最前面,也占据了最重要的一部分。那麽在书写答卷的时候,姓氏、郡望、官职一定是要写在答卷人身份这里的。】

【这一糊掉,等于是立刻就将他们的身份给拉到了同一条起跑在线。】

【既得利益者肯定不高兴——这是损害了他们的名望。】

【虽然说,在举办这场考核的时候,太后的意思是,你觉得这问题没意思你也可以不来考,我没这个权力让你们所有人都要来各抒己见,也总有人是不擅长这类问题但能当个好官的,可架不住,世家之中也一定会有一些人希望在这个乱局中谋夺一份官职,必须要凭借参与考试出头,却少了原本最大的一个凭据。他们要不要反对呢?一定要的!】

【他们认为,这种糊名考法,一定会让一部分学识不足的人趁机浑水摸鱼,前来充数,这就平白给阅卷增加了工作量。】

【此外,

糊名之后的答卷都要从各地送来建康,打乱之后审阅,但各地的人对于局势的认知一定有地域局限性,不同阶层的人看到的东西也各不同,在答卷不知名姓来历的情况下,会不会让一些原本可以脱颖而出的人,反而被刷了下去?】

【说的话还是很冠冕堂皇的,但细究下来就会发现,这些人归根结底的诉求,还是利己!】

【不过这些人的反对并没有掀起什么风浪。】

【一来,我们要感谢之前**的孝武皇帝司马曜。他这人死得可笑,还纵容出了司马道子这个祸患,但他在位期间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叫做集权。他削了世家的权力!如果将时间往前推个五十年,别管桓玄是不是有这麽大的兵权,他在南方收割的行动都不会这麽顺利,朝堂上也早有其他门阀跳出来跟他呛声了。】

【但这不是最重要的一点,最重要的是,权力最大的三个人——太后、皇帝和楚王,都对这个考试规则公开表示了支持。】

【太后不用说了,她是这规则的提出人。】

【皇帝司马德文是第二个表态的。因为太后很体贴地告诉他,这和他父亲司马曜生前的**主张是符合的,同时依托于这条规则,有些还在观望的寒门子弟能够走入考场,或许正能为他所用。他不趁着这个时候广撒网,培养起和桓玄打擂台的人,还要等什么时候?】

【司马德文蠢归蠢了点,估计也没真觉得,太后这句话是完全在为他好。但他既没想到太后还有一招即将发动的后手,也没想到太后的权力脱离皇权也能生效,就这样答应了。】

【随后表态的就是楚王。因为太后向他问了一句至关重要的话,楚王是荆州人,遇到过歧视吗?】

桓玄垂眸,眼中掠过了一缕痛色。

天幕之上的永安,问的哪里只是荆州人在扬州遇到的歧视,也是他们桓家被上流士族摈弃在外的歧视。说说是什么王谢桓庾,可实际上人人都说,龙亢桓氏根基尚浅,属实是士族里的暴发户。

这种歧视、提防随着桓温的离世,变得越来越严重。

他贪财重权,又何尝不是触底反弹的表现。

桓氏权力不小,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荆州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121xs.xyz】

上一章 目录 停更举报 下一章
小说推荐: 我的科学时代 半生不熟 小领主 还爱他! 反派不想从良 非职业NPC[无限] 病美人和杀猪刀 灵卡学院 迷津蝴蝶 少女的野犬 庶女摆烂日常 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 在O与A中反复横跳 开局为神子献上名为“爱”的诅咒 从鱼 非人类夫君 新搬来的邻居 女主她是地府关系户 港夜沉迷 星际第一动物园 老爷子他飒爽又威风 虐主文的NPC消极怠工了[快穿] 园长!又来一批S级 任务又失败了 谁说我是明君!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姐姐好凶[七零] 肉骨樊笼 动物世界四处流传我的传说[快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