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老汤
孙师傅手上动作不停,嘴角挂着笑意:“有些是增香提味的,如八角、桂皮、香叶;有些是养生保健的,像党参、当归。这是我的独门秘方,专门用来熬制老汤的。明天婚宴上要做烧鸡,没有一锅好汤可不行。”
“老汤?”孙青山眼前一亮,身子不自觉地往前倾。
“对,这锅汤熬好了你留着,以后想卤什么都行。”孙师傅一边往锅里放料,一边耐心解释,“好的老汤要文火慢炖,火候要掌握得当,太急了味道就散了。”
孙青山连连点头,心中暗喜。这种传统工艺熬制的老汤,在后世可是价值连城的宝贝。一些老字号饭店的镇店之宝就是传承了几十年的老汤,每天添料续汤,香气醇厚,回味无穷。
厨房另一边,孙师傅的徒弟正在处理一条大鲤鱼。孙师傅走过去指导:“鱼肉要剁得细腻,这样做出来的鱼丸才会弹牙爽口。”
只见他接过菜刀,手腕抖动,刀光闪烁。不一会儿,鱼肉就被剁成了细腻的鱼蓉,均匀如泥。他又取了些葱姜蒜末和调料,揉搓成团,做成鱼丸。
剩下的鱼肉则被他拍打成片,准备制作鱼排。鱼皮被细心刮去鳞片,洗净后切丝,准备做凉拌。就连鱼鳞都没有浪费,被他收集起来,打算做成鱼鳞冻。
这种物尽其用的本事,让孙青山看得目不转睛。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厨艺,更是一种智慧的结晶。
“师傅,您这手艺真绝了。”孙青山由衷感叹,“这么多年,您是怎么练出来的?”
孙师傅手上动作不停,笑着说:“没有什么特别的诀窍,就是一点一滴积累来的。慢慢来,想学的话,以后有的是机会。”
中午时分,孙师傅露了一手,做了两桌菜。虽然用料和之前孙青山做菜时一样,但味道却天差地别。同样是炒青菜,孙师傅做出来的翠绿欲滴,入口清甜;同样是红烧肉,他做的色泽红亮,肥而不腻。
“这火候掌握得真好。”孙青山一边吃一边琢磨,心里暗暗记下了要领。
吃过午饭,院子里热闹了起来。戏班子的人还在台上唱着,咿咿呀呀的曲调飘荡在空中。孙师傅则带着徒弟继续准备明天的菜品,案板上堆满了各色食材。
孙青山坐不住,在院子里来回踱步。明天就是大喜的日子,他心里既期待又紧张。脚步时快时慢,眼神飘忽不定,手指不自觉地绞在一起。
“青山,紧张啦?”几个小伙伴围了过来,脸上带着促狭的笑。
“瞧他这样子,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谁说不是呢,你看他这六神无主的样子。”
“哈哈,新郎官都这样,等明天就好了。”
听着大伙的调侃,孙青山的心情稍微轻松了些。他抓了抓后脑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傍晚时分,院子里更热闹了。村里的妇人们帮着收拾新房,有的贴喜字,有的铺床褥,有的在门上挂红绸。几个两三岁的小男孩被抱上炕滚来滚去,这是压床的习俗,预示着抱个大胖娃。
“青山啊,明天可要早点起来。”大婶们一边忙活一边叮嘱,“新娘子要是等急了可不好。”
天黑后,老爹跟着孙班主去了公社。临走前塞给孙青山一本书,神神秘秘的,还朝他挤了挤眼睛。
等所有人都散去,孙青山才打开那本书。
“这......”他愣了一下,脸上泛起一丝红晕。
居然是一本春宫秘籍。
孙青山哭笑不得,老爹这是怕他什么都不懂。不过这本古籍确实做工精良,画工了得,连细节都刻画入微。纸张已经泛黄,但保存完好,显然是被珍藏了很久。
翻了几页,孙青山觉得有些心猿意马。他连忙拿出一本医书转移注意力,却发现字都看不进去。躺在炕上翻来覆去,脑子里全是明天的场景。
不知不觉,他就这样睡着了。
“青山,起来了!”
天还没亮,孙青山家的院子就热闹起来。
大哥和大嫂早早地忙活着,欧德胜、小柱和铁汉也赶了过来,一个个喜气洋洋。院子里的老槐树下,几个人正忙着搭建彩棚,木梯上下来回走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
今天是孙青山大喜的日子。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