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第 69 章
朱雀大街的晨雾还未散尽,黄绸诏书已如红云般铺展在宣政门外的白玉石阶。
檐角铜铃被穿堂风撞出细碎声响,惊起槐树上的寒鸦,扑棱棱掠过雕龙影壁。
谢依云倚着雕花窗棂,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青玉护甲,看着宫墙外涌动的人潮如沸鼎翻浪。
远处传来更夫梆子声混着商贩吆喝,三五个举子攥着新揭的皇榜挤在宫墙根下,素白襕衫被挤得皱成霜雪。
夏晚桑捧着新誊抄的改革细则匆匆而入,鬓边的珍珠步摇随着急促的步伐轻颤,每一粒圆润的珍珠都裹着细金线,随着她的动作在鬓角划出细碎的银光。
月白色织锦裙裾扫过鎏金缠枝纹门槛时,带起一抹混合着龙脑香与墨香的风 —— 那是她特意在袖口熏的,为的是让文书沾染书香。
"娘娘快看!" 她将素绢帕子包着的墨卷重重拍在檀木案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腕间的银镯子撞出清脆声响,"街头巷尾都在议论,城西书肆的《实务策论集》一上午就卖断了货!王家书坊的掌柜踩着梯子往门板上贴告示,说是连夜加印五十车都赶不及。连醉仙居的酒客都顾不上碰杯,都在争相传阅新科范文,墨迹未干就被撕破了页!"
谢依云淡笑不语。
江南贡院的秋雨淅淅沥沥,檐角铜铃在风里发出细碎呜咽。
知府吴文远斜倚在雕花太师椅上,指节叩着檀木案几,案头堆积如山的旧考卷间,几张夹带的锦帕若隐若现。
师爷抱着用明黄绸缎包裹的新章程踉跄而入,金丝眼镜在雨雾里蒙着层薄霜,捧章程的手被勒出紫红指痕:"大人,这新科要考算学、河工,还说要启用誊录制度,咱们..."
"照旧。" 吴文远将朱笔重重一掷,笔杆撞在青花瓷笔洗上发出脆响,墨汁如血珠般溅在 "至公堂" 匾额的拓片上,将 "公" 字的最后一捺染成狰狞的黑。
他慢条斯理地转动翡翠扳指,目光扫过墙上悬挂的 "明镜高悬" 匾额:"那些靠舞弊中举的世家子弟,每年孝敬的可不少。
上个月沈翰林送来的端砚,砚台里还藏着张千两银票呢。"
雨声骤然加急,瓦当坠下的水珠在青砖上砸出深坑。
师爷张了张嘴,喉结动了动却终究没敢说话,新章程绸缎表面沁出深色汗渍,洇开了 "破除积弊" 四个烫金大字。
三日后,本该开考的算学科考场空空如也。
衙役们抬出的 “修缮中” 木牌还滴着水渍,隔壁文场却传来整齐的背书声。
考生们挤在贡院门口,看着紧闭的朱漆大门议论纷纷。
角落里,几个黑衣汉子往人群中塞着铜钱,不一会儿,“还我旧制科举” 的喊声便响彻云霄。
卯时三刻的晨雾还未散尽,八百里加急的马蹄声便撕开了紫禁城的静谧。
高成毅攥着染着墨渍的密折,蟒袍玉带在疾行中簌簌作响,穿过太极殿丹墀时,靴底与汉白玉台阶相撞,惊起檐角铜铃一串乱响。
鎏金蟠龙柱下,御案上的羊脂玉盏被拍得跳起半寸。
朱砂批注如血珠迸溅,在金砖地上蜿蜒成细小的红痕:"阳奉阴违!聚众闹事!" 他抓起案头那方雕着螭龙纹的青铜镇纸,腕间的东珠朝珠哗啦作响,却在瞥见龙椅后高悬的先帝遗像时猛然僵住 —— 画中身着冕旒的帝王正目光如炬,与二十年前殿试时亲赐他探花郎的模样分毫不差。
指节死死扣住镇纸棱角,青玉底座沁出细密的汗渍。
窗外忽起一阵穿堂风,卷着案头未干的朱批墨迹,将 "科举革新" 四字晕染得模糊不清。
坤宁宫内,鎏金蟠龙柱上的烛泪簌簌坠落。
谢依云指尖抚过舆图上星罗棋布的朱砂标记,烛火映得她眼底浮起暗芒。
青州、扬州等地的红点如毒疮般刺目,随着她的动作在宣纸上晕染开来:"十三州府的学政印信更迭,都在宁王旧部手中。这次春闱舞弊案,牵连出的考官半数出自这些地界。"
殿外惊雷炸响,震得窗棂上的冰裂纹琉璃微微发颤。
夏晚桑跪坐在青玉地砖上,素白指尖拂过密探名录上火漆封印的裂痕。
三十三道暗红指印蜿蜒如蛇,那是暗卫们以鲜血按下的生死状。
她忽然将名录重重拍在案几上,玄色广袖扫落案头青瓷笔洗:"娘娘可还记得太祖爷设立巡按制度?奴婢提议,从新科进士中遴选二十人,冠以 ' 观风使 ' 之名,赐予尚方宝剑、代天巡狩之权!"
话音未落,檐角铜铃被狂风掀起,发出清越却带着肃杀的声响,仿佛预示着即将掀起的朝堂风暴。
话音未落,廊下铜漏突然发出滴坠声,在寂静的御书房里格外清晰。
高成毅踏过门槛时,朝服下摆扫过金砖地,惊起几缕浮尘。
皇帝的指尖仍压在舆图上标注江南贡院的红圈,朱砂晕染的圆圈边缘参差不齐,倒像是被利剑劈开的缺口。
"陛下,观风使一应文书均已备妥。" 高成毅躬身时,瞥见案头摊开的弹劾奏折,墨迹未干的 "科场舞弊" 四字刺得他瞳孔微缩。
鎏金香炉腾起的青烟中,皇帝突然轻笑出声,尾音像淬了冰的匕首:"朕倒要看看,那些魑魅魍魉,敢不敢在尚方宝剑下现形!" 他猛然挥袖,案上奏折纷飞,一枚刻着 "如朕亲临" 的玉牌骨碌碌滚到高成毅脚边。
三日后卯时三刻,晨雾未散的朱雀大街突然炸开一阵铁蹄声。
二十骑玄甲军腰间新铸的尚方宝剑裹着玄色鲛绡,唯有剑穗上的赤金螭纹在朝阳下若隐若现。
为首的观风使将密旨贴身藏好,掌心早已沁出薄汗 —— 那道密旨封口处,还凝着皇帝昨夜加急加盖的传国玉玺。
春闱放榜那日,京城朱雀大街喧声如沸。
十二丈红绸自客栈飞檐倾泻而下,裹着金粉写就的皇榜在晨风中簌簌翻卷,将青石阶染成蜿蜒血色。
寒门学子李修远攥着被冷汗浸透的粗布包袱,在摩肩接踵的人群里寸步难行。
他看见世家子弟们穿着崭新的月白襕衫,腰间玉佩相撞发出清响,而自己补丁摞补丁的衣角正被人踩在脚下。
当目光终于扫过榜首 “李修远” 三个簪花小楷时,他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声震得耳膜生疼。
墨迹未干的策论《论漕运革新》铺展在黄绢之上,朱砂批注如流霞倾泻,将 “疏通河道”“设卡征税” 等字句圈点得鲜红夺目。
最末那行御笔亲书的 “堪当大任” 四字,笔锋如刀刻般力透纸背,在日头下泛着微微金光。
他的双腿突然发软,若不是抓住身旁的木栅栏,几乎要跌跪在这承载着万千寒窗梦的皇榜之下。
七日前的太和殿策问恍如昨日。
鎏金蟠龙柱间浮动着龙涎香的烟雾,三十六盏羊角宫灯将丹墀照得透亮。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