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报仇从不隔夜
林燃在卡拉纳维拉角发射基地见到林登·约翰逊的时候,终于明白了珍妮那句话,从未见过约翰逊如此憔悴是什么意思。
从党内初选胜利,当选驴党1968年总统候选人,这对林登·约翰逊来说本身是一次胜利,对他的支持者而言,同样有着提振士气的作用。
按理来说,应该高兴才对。
但林燃从林登·约翰逊脸上没有看出哪怕半分的高兴,只有无尽的疲惫和茫然。
没错,就是茫然,一种几乎不可能在老牌政客脸上看到的情绪。
林登·约翰逊何许人也,在国会代表德克萨斯州超过20年,从51年开始担任驴党党鞭一职,光是党鞭都当了十年,资深的不能再资深的政客。
大名鼎鼎的约翰逊待遇,也能说明其强硬和手段之厉害。
在他刚开始担任总统的时候,他在国内得到了近乎全部的支持。
和林登·约翰逊比起来,弗雷德就是彻头彻尾的新兵蛋子,林燃过去从来没有想过能在对方脸上看到这样的情绪。
“总统先生,晚上好。”林燃面对从空军一号上下来的林登·约翰逊打招呼道。
对方来卡拉纳维拉角,参观这次的燃烧一号火箭发射,这次计划将两颗GPS核动力卫星送上2万公里的高空,进一步完善GPS网络,星球大战计划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这两颗卫星上搭载自动**模块,搭载来自2020时空的通信模块,也是星链的基石。
林登·约翰逊和林燃握手后说道:“教授,晚上好。”
两人并肩走向总统休息室的时候,林登·约翰逊主动说起刺杀案:“教授,根据亚特兰大调查委员会的调查,刺杀是个人所为。”
林登·约翰逊顿了片刻后说道:“当然,我知道这样的结果你不相信,因为我也不相信。
根据深度调查显示,刺杀者名叫谢尔盖·维克托罗维奇·彼得罗夫,是联合国的俄语翻译,独自主导了这次刺杀。”
林燃扭头望着林登·约翰逊,露出玩味的神色:“俄语翻译?看来是苏俄派来的?”
林登·约翰逊点头道:“大概率是,但苏俄方面咬死不承认是他们派出的**。
他们说这是刺杀者的自发行为。
对于你的谴责,克里姆林宫在召开记者会的时候,也宣称这是自发行为,我们没有找到任何证据。
目前白宫和克里姆林宫也就只能打嘴仗而已,白宫目前还需要仰仗克里姆林宫约束北越,但我们目前从外交和经济领域计划采取一些打击措施。”
林燃没有纠结这个,因为他知道,苏俄总有一天会解体,在这个时空,这一天也许会早到,也许会晚到,但不可能不到。
林燃接着问道:“有意思,一个俄语翻译能混进安保团队?他是怎么做到的?”
林登·约翰逊幽幽道:“这就是有意思的地方,根据调查显示,BI在其中起到了助力,但办这件事的联邦调查局官员已经**,埃德加·胡佛也向白宫提交了辞呈。
我们严重怀疑埃德加·胡佛和此事有关。
教授,这很可怕,这非常可怕,埃德加·胡佛和克里姆林宫合作,我光是想到这件事我晚上就睡不着觉。”
林燃终于明白对方的憔悴和茫然是从哪里来。
不仅仅是**、罗伯特·肯尼迪反水,这些都在理解范围内,更重要的是埃德加·胡佛的反水,作为50年代麦卡锡主义的强力推动者,反G反的不能再反,各种监控加打压有可能的人。
但凡你表现出信奉communism的苗头,胡佛都要监视甚至是带走调查,臭名昭著的COINTELPRO就是其一手打造,这样的人居然和苏俄有关,能和克里姆林宫合作刺杀白宫高官。
这有点颠覆林登·约翰逊的认知了。
林燃轻声道:“总统先生,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说不定我们两个都通G呢。”
之前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的林登·约翰逊在这个“笑话”面前终于放松了下来,“教授,哈哈,你这个笑话可不好笑。
如果我们两个都通G的话,那这个国家没救了。”
林燃不置可否,接着问道:“所以总统先生,你打算怎么对付胡佛?”
林登·约翰逊沉默片刻后说道,“如果我还有下一个四年的话,我一定会展开对埃德加·胡佛的调查,不管他掌握了多少华盛顿政客不可告人的秘密,我都会调查到底!
但如果我这次没能竞选成功,我不确定尼克松敢这么做,毕竟埃德加·胡佛太可怕,他掌握了太多秘密,尤其如果他和克里姆林宫有合作关系,那么他掌握的情报很可能比我们猜测的还要多得多。”
林燃一下就明白了,这种惊天丑闻,肯定不能在现在去曝光,阿美莉卡的1968年是风雨飘摇的1968,经历了太多太多失败和丑闻。
刺杀从马丁路德金到林燃再到罗伯特·肯尼迪,就没有停下来过,被北越的春季攻势打成麻瓜还不得不停火,唯一的亮点就是星球大战计划进度比预期要快得多,可回收火箭的画面证明阿美莉卡的强大。
但如果埃德加·胡佛和克里姆林宫有关,哪怕仅仅只是合作关系,这都会摧毁白宫在民众心目中的信任度。
现在赢的几率是10%,要再曝胡佛这个级别的丑闻,那胜率直接降到0%。
哪怕埃德加·胡佛不是约翰逊任命,对方早在1924年就被任命为了联邦调查局局长。
架不住是你任期内问题爆发的。
而且如果埃德加·胡佛选择鱼死网破,把自己知道的黑幕全爆出来,局面将彻底失控。
克里姆林宫选择刺杀科学家是失分项,华盛顿的黑料被摊开在大众视线中,这只会是更大的丑闻。
而林登·约翰逊说他如果选上,最后四年任期会展开对埃德加·胡佛的调查,是因为他没有了连任压力,可以秉持公正。
但真的能吗?
林燃对此持怀疑态度。
肯尼迪之死都搞不定,埃德加·胡佛这个案子,恐怕难度不比肯尼迪之死低吧。
林登·约翰逊说:“教授,我需要你的支持,你只有支持我,埃德加·胡佛才可能会被送上法律的审判庭。
尼克松可做不到这点。”
林燃苦笑着说道:“总统先生,我至今在总统大选上仍不表态,已经是对你最大的支持了。
你想想,如果我公开支持尼克松会是什么样的结局?我和尼克松早在1962年他加州州长选举失败那一年就认识,当他想要退出政界,从此只做律师的时候,是我给了他建议。
这件事你也知道。
包括今年选举前,他也来找过我寻求我的支持,但我从来没有答应过。
哪怕到现在这个时间点。
我一旦宣布支持尼克松,他的胜率能来到99%,总统先生,这已经是难得的忠诚了,不是吗?
如果我今年支持你,那我四年后的总统大选也必须要选人支持。”
停顿片刻后,林燃的声音在林登·约翰逊耳边响起:“只要下注,就一定会有输的那天。”
林登·约翰逊问:“教授,你不是说自己永远不会失败吗?”
林燃笑道:“对,所以我不下注,不下注就不会失败。”
随后他补充道:“还有一点,那就是我等得起,只要我还在华盛顿,埃德加·胡佛早晚有一天会被我送上法律的审判庭。”
林登·约翰逊马上懂了,林燃一直在华盛顿,影响力和权力只会日趋扩大,对方才30岁,起码能在华盛顿工作三十年。
NASA局长做腻了,可以去做议员,议员做腻了可以去做部长,无论是谁当总统,都不会介意给林燃一个位置,这是实力决定的。
而胡佛呢?失去联邦调查局局长位置的胡佛,权力只会缩水,不断缩水。
早晚有清算的那天。
卡拉纳维拉角发射中心的夜色陷入一片寂静,林燃看着远处的燃烧一号火箭,心想,哪里用得着等到那天,君子报仇,立马就干。
华盛顿特区西北16街1125号,1964年1月林登·约翰逊签署总统令,任命林燃为NASA局长后,林燃第一件事不是在NASA工作,而是以V的名义打了通电话给多勃雷宁。
自此让克里姆林宫给埃德加·胡佛拴上了狗绳。
而这天深夜,门被敲响,砰砰砰~砰砰砰~
作为苏俄大使馆,这里连一只狗都是从莫斯科带来的,门卫也是如此。
萨哈洛夫在门卫室眼皮在打架,尽管按照规定,他要一直守在第二天早上6点等候其他门卫来和他换班。
但没事的时候,你就算打瞌睡多勃雷宁也不会说什么,所以大家在晚上值班,两点以后趴在桌子上小憩成为了习惯。
现在离两点只剩下十分钟,萨哈洛夫已经提前进入睡眠状态了。
敲门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也摧毁了萨哈洛夫的睡意。
这么晚,谁会跑到这里来?
萨哈洛夫内心满是疑问,他打开门就被吓了一跳,因为来着身穿黑袍,脸上戴着V的面具,“我是V,我要见多勃雷宁大使,你只需要告诉他1964年1月16日的电话是我打的即可。”
萨哈洛夫低声惊讶道:“V?”
这确实是V的面具,门卫平时没事最多就是看报纸,这张面具他曾经不止一次在报纸上看到过。
阴谋论的主角,小报一没有题材可以写,就把V拉出来溜,给对方编造各种故事,在报纸上,V是和007一样的存在,飞天遁地无所不能。
当然,至于V是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得看小报的立场,保守派就把V形容成苏俄精心培养的**,支持民权的报纸则把V描述成行侠仗义路见不平的大侠。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形象,萨哈洛夫对于说V是苏俄精心培养**这种说法是嗤之以鼻的。
如果V真的和苏俄有关,他怎么一次都没见过?
这回见到了。
片刻后萨哈洛夫才反应过来,尼玛V说的流利俄语比他这个土生土长的莫斯科人说的还要标准,他内心腹诽道,还是克里姆林宫的大人物们撒谎厉害,撒谎都不眨眼睛的。
明明V就是自己人,非要在公开采访中各种否认。
这连带着,让他怀疑起教授被刺杀,是不是真的是克里姆林宫指使的,毕竟克里姆林宫确实有动机、有能力。
一直到面前的V敲了敲桌子,萨哈洛夫才从杂念中挣脱出来:“先生,我这就去通知多勃雷宁。”
尤里被电话从睡梦中惊醒:“尤里参赞,一位自称是V的先生在门口等,说自己要见多勃雷宁大使,对方还补充了一句,1964年1月16号的电话是他打的。”
1964年的时候尤里是一等秘书,现在已经升职为参赞了,萨哈洛夫肯定没办法直接联系到多勃雷宁,他必须要通过多勃雷宁间接联系。
霎时尤里就醒了,随着职位提升,他是知道多勃雷宁和V有关,但V到底是不是克里姆林宫的人,以及更具体的情报,尤里是不清楚的。
他连忙道:“让对方在门口等一会,我这就去通知多勃雷宁大使。”
如此准确的信息,对方哪怕不是V,肯定也是什么敏感人物。
在大使馆的地下室里,林燃见到了多勃雷宁。
对方口中叼着雪茄,手上端着伏特加,说着抱歉的话语:“V,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抱歉一个老人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迅速清醒过来,我才能和你完成后续的交谈。”
没有询问,没有质疑,光是一个日期和见面后的感觉,就让多勃雷宁确定,对方就是V。
感觉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多勃雷宁身为大使,阅人无数,从莫斯科到华盛顿再到纽约,什么人他没见过?(他在1957年担任过联合国副秘书长)
他能从对方身上嗅到上位者的气质,这种气质是如此明显,他内心闪过无数猜测。
“罗伯特·肯尼迪、休伯特·汉弗莱、李梅将军、纳尔逊·洛克菲勒.”
他内心和对方身高体重相似的人,如剪影般在脑海中迅速闪过。
当然,多勃雷宁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伦道夫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