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六章
“什么人?胆敢擅闯邑王的地盘?”船上巡守的侍卫看到有人从水里上船,举起刀冲过去。
走前面的侍卫瞬间被谢陵抹断脖子,另一个见势不妙,扔刀想逃,却被谢陵抓住了后衣领,一脚踹跪在地上。
“邑王在哪?带我去见他。”
寒森森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侍卫不敢回头看那位凶神恶煞的“活阎王”,求饶道:“别别、别杀我,这就带您去。”
正当此时,船楼上爆发一阵不小的动静,不少人衣不蔽体从船屋里跑出来,神情惊恐万状,边跑边喊失火了,一时间,救火的与逃命的撞了个满怀,拉扯不开,场面极度混乱。
谢陵一剑将跪着的侍卫也杀了,一跃而起,避开拥挤的人堆,径直跳到了楼上,四处寻找闻梨的身影。
天色已经全黑,湖面刮来的风势头极盛,整艘船都陷进火海中,外头寻不见闻梨,谢陵便捂住口鼻,往火势更凶猛的船屋走去。
屋中浓烟翻滚,火苗窜得极快,桌椅木架东倒西歪,碗碟茶盏散落一地,梁柱随时有倒塌的可能。
再往里走,谢陵先瞧见了地上横躺着的男尸,面部被某种锐利的兵器划得不堪入目,胸口及下身更是血肉模糊,鲜血淋漓。
血迹蔓延至里间的窗边,少女抱膝坐在破碎的窗前,脸上有淤青,眼圈通红,眼泪似断线的珠子,一颗一颗从脸颊滚落。
少女手中攥着根带血的金簪,身上的衣服被血水浸透,两只脚踝皆戴了铜锁,伤口触目惊心,不知她费了多大力气,才将那锁链弄断。
脚下是一盏被踢翻的烛台,火便是从那里烧起的,还好她坐在风口,火势向后延申,暂时没有烧到她身上。
不知怎的,谢陵忽然想起幼时随父亲去宫中赴宴,曾跪在人群中遥遥见过闻梨一次,那时候的她,尚有双亲陪伴在侧,穿着身鹅黄色蝴蝶裙,青涩稚嫩的小肉脸上扑闪着一双清灵动人的眼眸,正好奇地打量着阶下的臣子们。
也许一直被封在过往中的人,不止他一个。
“公主?”谢陵试着唤了闻梨一声。
闻梨没回应,对谢陵的到来置若罔闻,夜风吹落她脸上的泪珠,她痴痴望着远处的群山,想象着有辆马车带着她离开玉京,去往更远的地方。
“对不起,我来晚了,跟我走吧。”谢陵朝她伸手。
闻梨终于望向谢陵,眼中满是悲凄和绝望:“我母妃逃出宫的时候,带了金银首饰,带了虎符,带了皇兄,唯独把我扔下了,她明明回头看我了,为什么还要把我扔在皇宫,任由我自生自灭?”
砰的一声响,旁边木柱被燃炸了,骤然倒下,横挡在二人中间,窜出一道高高的火墙,没等谢陵搬开木柱,窗边的身影一跃而下,坠进深不见底湖中。
临死前,没什么值得珍惜的记忆浮在闻梨眼前,湖水淹没她的口鼻,最后是双眼,她瞧见夜空依旧平静,星辰交替闪烁,明月光亮如初,今夜过后,一切照旧,不会有人在意她的离开,也不会有人替她感到难过。
江水猛地灌进五脏六腑,疼痛难忍,闻梨连挣扎的欲望都没有,有鱼从她手掌心游过,想捏一下鱼尾巴,却扑了个空,好可惜,连最后一点乐趣也没有了。
吐尽最后一点气,闻梨闭上眼,等待死亡的来临。
下一瞬,方才扑空的手忽而被人稳稳牵住,闻梨茫然睁眼,在水面之下,又对上那双冷厉的眼眸,紧接着,腰间一紧,男子冷冷的唇贴了上来,渡了不少气给她。
闻梨推不动眼前人,精疲力竭的她累得昏睡过去。
谢陵将闻梨抱上岸,探了探怀中人鼻息,见人还活着,终于松了一口气。
商晏、陆回以及长随风浅等人,早已在岸边等候多时,四下围观的人群也已被遣散。
谢陵接过风浅递来的披风,先披在了闻梨身上,随后将她抱上马车,隔着车帘,他朝马车外的陆回吩咐道:“邑王船上的人,不要放过一个活口。”
陆回领命去办。
商晏上前追问道:“殿下有没有对邑王动手?邑王死了吗?”
谢陵沉默片刻,道:“邑王已经被我杀了,劳烦军师帮我善后,我先带公主回王府疗伤。”
商晏也愣了一瞬,道:“殿下何必客气,本就是我应该做的。”
马车渐渐驶离码头。
码头的另一侧,王若楚仍在风里站着,方才在船上,见谢家哥哥脸色阴沉,拎着剑头也不回地走了,她的心中甚是担心,再然后又瞧见有楼船失火,愈发挂念谢家哥哥的安危。
旁边的王萝玉安慰道:“堂姐放心,堂姐夫武艺超群,定然不会有事的。”
商晏注意到她二人,走过来道:“二位姑娘请先回府,殿下去救火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王若楚不甚放心:“可否让我在这里等王爷?我不会给你们添乱的。”
王萝玉趁此机会,又偷偷打量了商晏好几眼。
商晏刚想再劝,京兆府赶来救火的衙役们,抬着一具具烧得焦黑的尸首出来,王若楚吓得花容失色,直躲在堂妹身后。
商晏转身叫来临王府的奴仆,吩咐道:“务必将两位小姐安全送到王宅。”说罢,朝王若楚二人告辞便走了。
王萝玉也劝道:“堂姐还是听那位公子的话吧。”
王若楚见状,便只好跟着奴仆们离开此地。
*
两日后,邑王身死的消息传遍朝野,民间百姓对邑王的死拍手称快,扬言作恶多端自有老天收,朝中则呈截然相反的态度,不少官员私下跟邑王有人情来往,邑王自己也有一部分拥护者,在这些人的推波助澜下,皇帝不得不派人严查此案。
谢陵这几日称病未出,对朝局的掌握皆在来自商晏的分析,“军师以为,皇帝会派谁审理此案?”
商晏思忖道:“皇帝不喜邑王拥兵自大,早有将其除掉的心思,但朝堂上无皇帝可信之人,眼下邑王已死,倘若必须选一位,要么是殿下,要么是刑部尚书张文。鉴于殿下对京中事务暂不熟悉,想来皇帝会命殿下为主审,刑部尚书从旁协助。”
未及片刻,任命谢陵为邑王案主审的圣旨果真到了,与宣旨太监一同前来的,还有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官员。
待太监宣读完圣旨,年轻官员上前自报家门,“下官刑部侍郎沈迟见过王爷。”
商晏低声在屏风后提醒:“殿下,此人是沈国公之子,也是沈皇后的侄子,需谨慎应对。”
谢陵了然于心,望着台阶下的沈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