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玉门
姜晚心中暗自思量,行商之道,单凭交情远远不够,想要从商人手中分一杯羹,无非是给出更高的筹码。
她试探道:“夫人可是想多要几分利?”
“晚妹妹,你竟这般看我?”山木眉梢一挑,神情中闪过一丝受伤,“我山木若真是见钱眼开之人,这么些年,早该富可敌国了。”
姜晚闻言一怔:“那夫人所求为何?”
“我的条件很简单。”
山木放下琉璃盏,语气变得郑重,向来玩世不恭的脸上少见地收敛了笑意:
“若北境真能与西域通商成功,我希望侯府能给予疏勒优先通行的特权。”
“我的家乡疏勒,地处天山南麓,东有龟兹虎视,西有大食觊觎,”她抬眼望向某个方向,目光穿过重重关山,“若无倚仗,定然争不过周边几个强大的虎狼之邦。”
天边云朵或舒或卷,被风吹散又聚拢,投下斑驳光影。
“所以,姜晚,请允许我的这点私心。”
她忽地轻笑,继而恢复了惯常的神情,只是此刻稍稍流露出几分故国之思。
姜晚轻舒一口气,她能理解山木的想法,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她道:“我懂。”
“这件事,我会全力促成。”
听到姜晚的承诺后,山木眼中最后一丝疑虑散尽,连忙拉着姜晚商讨预备事宜,临走之前,还将唯一一份“鬼见愁”的舆图塞给了她。
——
山木同意共享商路情报后,姜晚当夜将众人召集到府中,细细划分相关事宜。
议事厅内,灯火通明,姜晚端坐主位,将舆图铺在案上,众人围坐在一旁,等待她发号施令。
“商队各事的筹谋,需分头并进。”
“眼下各县商货流通缺少统筹规划之人,”姜晚的目光在厅内众人身上扫过一圈,最后落在燕无漪身上,“燕知县,北境各县物产丰瘠、时令产出,便交由你清点造册。”
燕无漪起身,执礼应下。
“山木夫人熟悉路况,便由她充当向导。”
“至于商队组建……”姜晚目光一转,看向钱有财。
钱有财刚吃了二十军棍不久,此刻在座椅上如坐针毡,不知道姜晚唤他前来有何用意,正百无聊赖地数地上的方砖,忽然被点名,他猛一哆嗦,似乎没想到还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你与各州县商号相熟,便由你来做山木夫人的副手,协助组织商队,负责人员招募和货物调度。”
钱有财连忙起身拱手:“是,夫人!小人一定尽心竭力!”
李绍英抱剑而立,看到钱有财谄媚的样子时轻哼一声,突然上前一步,钱有财立刻缩了缩脖子,像只受惊的田鼠。
“怕什么?”李绍英斜睨他一眼,将一份名册拍在案上,“这是商队护卫的名册,拿着。”
钱有财点头如捣蒜,小心翼翼地将名册搂在怀里,讪讪笑道:“诶,好!”
待众人将商路事宜议定,姜晚正色道:“此次商路开拓虽是试水,但关乎万民生计,还望诸位谨慎行事。”
一切安排妥当,众人各自领了差事离去,姜晚独独叫住钱有财,对他叮嘱道:“这条商路颇为险峻,记得一切听山木夫人的安排,切莫擅作主张。”
“一定注意安全。”
钱有财感激涕零,他走南闯北二十多年,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关心他们商贾的死活,他不禁眼眶一热。
“多谢夫人关怀!”他深揖及地,整个人折了起来,“小的定不负所托!”
等到钱有财拜别退去,偌大的议事厅重归寂静,灯芯将尽,案头灯火渐暗,如豆的火点摇曳不定时明时灭,将姜晚的眉眼映在深深的阴影中。
窗外夜风呼啸,她凝视着案上舆图,心中忐忑难安,不知这一行是吉还是凶。
不足半月,这支临时组建的商队便组建完备,整装待发。驼铃轻响,承载百姓希望的商队就此踏上征程。
半途遇到小股马匪打劫,好在护卫得力,终是有惊无险地穿越鬼见愁,抵达西域地区。
不出意料,久闭复开的互市在西域各部引起轩然大波,北境的物产刚一露面,便被闻讯而来地西域商贾围得水泄不通,货物供不应求,价格节节攀升,最后竟以竞拍的方式售卖。
姜晚信守承诺,特意为疏勒商贾留出优先采买的特权。山木看着老家商队满载而归,露出欣慰笑容。
此次商队试水大获成功,当赚得盆满钵满的队伍回到北境时,各县百姓欢欣雀跃,奔走相告。
他们终于找到了另一条出路,他们终于不用看奸商的脸色行事,他们的心血汗水终于物有所值,他们也终于不用再受垄断压价的盘剥!
与西域重开互市的消息放出时,许多县尚处于观望状态,只有燕无漪的潮河县以及周边一两个贫困县积极响应。
如今见到白花花的银子流入潮河县的官仓,堆得满满当当,其他各县的官员一个个悔得肠子都青了。
不出三日,原本冷眼旁观的县令们纷纷驾车赶往侯府,争相拜见姜晚,请求加入下一批商队。
“夫人明鉴,下官愿全力配合商队!”
“我县物产品质绝对远超潮河县!求夫人给个机会!”
……
往日门庭清冷的侯府忽然人满为患,热闹非凡,他们争先恐后,唯恐自己比邻县慢一步失去先机。
姜晚则立在廊下,将众人急切尽收眼底,而后再将诸位诚意一一笑纳。
随着加入商队的州县越来越多,商队的规模也逐渐扩大,百姓的腰包一日比一日富足,各县税银源源不断涌入官仓,除去上交国库的互市税收外,燕无漪终于凑齐了修水利的银钱。
在姜晚的技术支持下,潮河水利之事得到妥善解决,燕无漪便专程前来军械司专门协助李绍英改良火器。
经过反复调试,新式火器终于能够稳定发射,且射程更远。整体上虽仍有改进空间,但至少不会再炸膛。
与此同时,北境雪期至,鹅毛大雪簌簌飘落,转眼便给北境裹上一层银装。
春阳村百姓在应云姝的带领下,早就用起了新农具,种起了新作物。前几日应村长派人来信说,作物并未因为大雪而受冻,相反,长势比往年都要好。
春杨村作为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