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骚动”
青麓书院十日一假。
考完试后一日便是假期。
寻真伸了个懒腰一边朝着书院门口走去一边在脑中复盘感觉自己发挥得还可以起码能排个中上。
有一点寻真也不得不承认离开谢府后生活质量是全方位降级了。
衣食住行贵族无一不精。在谢府时寻真吃的是贡米那贡米是专门从各地精选经过多道程序加工不仅去除糠皮还要经过反复筛选从中筛出其中最优质的。而百姓吃的质量参差不齐要么就是糙米要么就是掺杂着杂质的次等米口感相当粗糙吃着还划嗓子。
即便是市面上能买到的最好的米比起谢府的也差了一大截。
寻真以前在谢府还嫌弃过饭的口感比不上现代的出来了才知道原来那已经很好了。
现在寻真就不太喜欢吃米饭了。
午膳寻真只吃了小小一碗米饭留了肚子叫上甄凌一起去逛街去街上吃点好吃的。
午后街上熙熙攘攘
街头有小贩挑着担子卖麻团和酥饼寻真每样各买了两份跟甄凌分着吃两人吃着饼并肩往街里走去。
苏记点心铺新出炉了一批莲花酥店门口排起了长龙寻真拉着甄凌加入了队伍。
刚出炉的莲花酥咬上一口咔嚓一响里面的枣泥陷软糯绵密瞬间在唇齿间化开甜而不腻回味无穷。
吃完寻真掸落衣襟前的碎屑微仰起头迎着明媚的春光。
不过还是这样的日子更舒服。
两人手里拎满了各种吃食往回走寻真朝着街角望了望。
甄凌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问道:“哥哥在看什么?”
寻真指着一角道:“有个大娘做的南瓜饼可好吃了。她每天都会来酉时初刻才收摊。”
甄凌道:“是哥哥总给我带的那个南瓜饼吗?的确好吃。”
两人无事也不着急回去便在一旁的茶馆点了个包厢。
寻真放假时她们俩时常来这儿喝茶、吃点心小二都认识她们了。
小二问:“公子小姐还是和以前一样一壶紫笋茶一盘禅悦四果再一盘透花糍吗?”
寻真道:“正是。”
寻真给了小费小二喜笑颜开地跑出去了。
窗外和煦的风轻轻吹入两人喝着下午茶望着窗外景致时不时闲聊几句时光就这样缓缓过去了。
下楼后恰好看见大娘推着
车过来了寻真见大娘推得吃力便把手中的东西交给甄凌跑过去帮忙。
“大娘我还以为您今天不会来了呢。”
寻真把炉灶和风箱挪到
一旁,大娘将盛着南瓜饼原料的木桶和竹篮摆到台面上。
“多谢小哥,我家那口子做活时摔断了腿,刚刚赶着送去医馆,这才来迟了。
“可严重?
大娘叹气道:“一时半会儿好不了,家里的地也没人打理,要不是东西都备好了,本都不打算来了……小哥,明日起,便不再出摊了。
寻真要了一大袋,还问大娘什么时候会再出摊。
大娘道:“大夫说了,至少得三个月才能下地呢。
“小哥,你要是想吃,我让人给你送来怎么样?
寻真想自己买的也不多,专门让大娘送来,不太好意思,说:“大娘,不用了,等您日后再出摊,我再来。
大娘道:“不妨事,我家小儿在青麓书院读书,每十日都回家一趟,顺道就给小哥你带过去。你不就住在这后头嘛。
这么巧,大娘儿子也在青麓书院?
不过书院人那么多,也不一定认识,而且,她人缘不太好,还是不提了,免得大娘让她儿子直接送到书院去。
于是寻真给大娘指了住处,还提前付了一个月的南瓜饼钱。
考试名次在五日后公布。赵崇立当众宣布,排名已贴在书院门口,学子们瞬时骚动起来,无心听课,钟声一响,便如潮水般涌了出去。
室内,只剩零星几人。
寻真心想,反正回去也要路过那儿,现在肯定人挤人,还是不凑这个热闹了。
一刻后,学子们陆续返回,脸上的神情或欣喜,或落寞。与离开时的喧闹相比,谈论声明显低了许多,透着几分沉重。
寻真看着书,隐隐感觉有目光若有若无投来,抬眼望去,果然捕捉到几双正盯着她的眼睛,那眼神带着几许探究,几分怀疑,细碎低语中,似乎还夹杂着她的名字。
寻真的疑惑很快在下一堂课有了答案。
答卷分发下来,只有寻真没拿到。
负责发卷的纪慎回到座位,用一种莫名其妙形容不上来的目光看了一眼寻真。
寻真就觉得可能又是哪个人看不惯她,故意整她,赵崇立来了,便举手问道:“先生,我没拿到卷子。
赵崇立道:“你的文卷已张贴于书院门口的榜文处。
寻真懵了,第一反应是自己被公开处刑了。
赵崇立继续道:“你们都已瞧见名次了,想来,心中或有不服。
“此次头名,是我与诸位先生并院长共议而定。
“甄善美在诗赋上虽略有不足,但经义一卷,全无舛误,策文更是见解超拔,尔等观阅之后,便知为何。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转向寻真,寻真面对那么多双眼睛,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
—
她竟然拿了第一?
得知寻真的答卷贴在院门口,学子们再也无心上课,交头接耳的嗡嗡声此起彼伏,赵崇立便提前放课,道:“若你们实在好奇,便去看吧。
话音刚落,学子们便涌出课堂。
通往书院门口的大道上,学子们热烈讨论着。
“我方才看了排名,还以为那甄善美偷了考卷呢!……他诗写得那般差,竟得了头名,我还想着他胆子可真够大的,就算凭歪门邪道得了第一又如何,谁能服他?……现在看来,倒是误会。
“是啊,先生不是说了嘛,他诗赋不行,但其他两卷答得极为出色……一会儿看了便知。
“这次的策问这样难,他倒好,第一个就答完交了,我还当他是写不出,所以提前放弃了呢。
课堂里的人几乎走光了,只剩下寻真和另外两个。
袁锦城走过来,道:“甄兄竟真得了头名,恭喜,恭喜。我也有些好奇了,这会便去瞧瞧甄兄的卷子。
寻真不失礼貌地笑笑。
袁锦城经过纪慎时,问道:“纪兄可要一同?
纪慎放下手中的卷子,起身,跟袁锦城一同出去了。
书院门口。
公示栏前,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时不时传出阵阵惊叹。
袁锦城越发好奇,甄善美究竟写出了怎样的答卷,能让大家如此惊叹。
袁锦城挤进人群,惹得周围人一阵埋怨,一个正拿着小本子记录的学子被挤到一边,嘟囔着:“别挤呀!我还没记好呢!
寻真的经义、诗赋、策文答卷,从左至右,依次张贴在公示栏上。
袁锦城先看到经义一卷,评为甲等上,如先生所说,无一错。再看诗赋,为乙等中。
看来,定是她的策问答得极其精妙,才让夫子们一致认可,将她评为头名。
策文答卷上,朱笔醒目地圈出了甄善美的名字,旁边批着“甲等、“上佳。
袁锦城逐字逐句看下去,直到最后,心服口服。
甄善美颠覆所有学子认知的地方在于,大家或多或少都会以科举应试的思路来答题,或辞藻华丽,或引经据典。总之,无不是怀着高中的想法去行文作答。
待看过甄善美的卷子便会明白,二者的差距。
比如最后一道策问,题目问的是凤阳府洪灾治理,如何在荒政三策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这道题说难不难,但要答出新颖却极为不易。
袁锦城答题时结合历史上的治水案例,以及儒家典籍中的理念来阐述观点,提出兴修水利、开仓放粮、加强预防等措施,逐一细化,他这一卷得了甲等中。
而甄善美的答案,文字质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