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定风波
“党建国同志去年才大学毕业吧?”
一个参会的副厅级副厂长(明显是炮灰)阴阳怪气地接口,
“直接从科级提到处级?这……资历上怕是说不过去啊,不符合组织程序吧?年轻人还是要多历练……”
“砰!”种苹果部长的茶杯重重顿在桌上,茶水四溅。
他正要拍案而起,一直沉默的大长老开口了,声音平稳却带着千钧之力:
“今天的会议,主题是协调好民工科产品的生产保障,确保国家重大利益不受损失。
无关议题,不在讨论之列!”
他环视会场,目光锐利,
“既然种苹果部长同志认为党建国同志能够胜任,我们作为同志,就应该给予信任和支持!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团结一致,帮助党建国同志和他的团队,打好这场生产攻坚战!
下面,继续讨论具体生产组织和协作问题!”
大长老一锤定音,强行将会议拉回正轨。
最终,在高层压力下,会议勉强达成了“支持生产”的表面共识。
然而,暗流并未平息。
散会后,不少未能如愿或心怀不满的工厂代表私下串联,打定主意要“软抵抗”——
交货拖沓、质量打折扣、协作不积极,企图用官僚系统的“拖字诀”和“磨洋工”把民工科拖垮,逼高层换将。
回到驻地的大长老,罕见地发了一通大火。
眼前这场围绕着民工科的利益之争,让他更深切地感受到开展整风运动的极端必要性和紧迫性。
“有些同志,战场上面对敌人的枪炮眼都不眨一下,是英雄!可到了分配胜利果实的时候,却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甚至不惜使绊子、搞破坏!这叫什么?!
这叫思想变质!这叫忘了本!”他痛心疾首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道。
远在十三行的党建国,对这些围绕他展开的惊涛骇浪并非一无所知,但他选择了无视。
刘侠的加密电话里隐晦地提过几句,他只是笑笑:
“随他们去吧,大不了回来坐冷板凳当个透明人。反正现在工资够养家,饿不死。”
他的心思不在那边,全在如何把产品保质保量按时造出来。
五月中旬,党建国结束广交会任务,风尘仆仆回到四九城。
他没有片刻休息,立刻启动了供应链管理的“雷霆手段”:
严苛筛选,异地考察:
对所有报名供应商进行极其严格的资质审查,不惜动用部队的通讯和情报网络,远程协调当地驻军或兄弟单位协助实地突击考察工厂真实情况。
分化瓦解,引入鲶鱼:
招标方案极其“狠辣”——每个关键零件,至少选定三家不同系统(甚至彼此有竞争关系的部委下属)的主力工厂同时供货。
更绝的是,还指定了两家“储备供应商”,进行小批量采购。
招标条款白纸黑字:“储备供应商有权随时检举主力供应商的质量或交付问题,一经查实,举报者直接顶替其订单份额!后续追加订单优先考虑表现优异者!”
这一招,直接将“盟友”变成了互相盯梢的“间谍”,联合软抵抗的可能性被彻底扼杀。
军工厂体系也分到部分订单,成为随时可以顶上的强大威慑力量。
利益均沾,稳定基层:
招标并未只盯着大厂,四九城内大量中小工厂,甚至一些设备尚可的街道小厂,都接到了力所能及的外围订单。
党建国明白自己的短板:“**我不懂,但经济问题,核心不就是‘钱从哪来’和‘钱怎么分’吗?把蛋糕做大,同时让尽可能多的人分到一点甜头,反对的声音自然就小了。”
民工科内部则高效运转:
400人的组装车间(核心骨干仅百人,大量使用“亦工亦农”的农民工,党建国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力优化待遇,平衡工农收入差异,但时代的局限和固有的城乡鸿沟依然明显——“阶级和剥削”的阴影,在效率优先的工业化进程中,依然存在)。
130人的质检队伍——手持详细图纸和严格标准,如同“质量宪兵”般奔赴各地供应商。
90人的研发队伍持续扩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