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朱头五铢
像林思成这样,既有能力,性格又乖,很难不让人喜欢。
像郝钧,像关兴民。
像陈朋,像何志刚。
像陈芬,像姚汉松。
仿佛自然而然,不着痕迹,且不由自主的,就会与林思成亲近。
比如刚才的何志刚,以及现在的黄智峰。
特别是省博的那几位,也就接触了一个来月,用王齐志的话讲:就差烧黄纸摆香案了。
王齐志觉得,主要是林思成嘴甜,脸嫩,长的乖,眼又尖。
当然,关键是能力超强:谁不喜欢一个随时随地都能帮你分摊困难,乃至解决难题的万能工?
就像黄智峰,现在基本林思成一去,他就当甩手掌柜,比姚汉松这个科长还舒服,还轻松。
见了林思成,当然亲切……
聊了几句,三人男人走向长案,陈芬特意停顿了一下,等了等任秋玉和吴韵。
属于同一系统,同为研究人员,这两位的性格确实有些特别。用黄智峰的话说:姓任的婆姨超会演,特会看人下菜碟,还动不动就人来疯。
但同为女性,陈芬的评价相对宽容,也并没有那么抵触,笑吟吟的打了声招呼:“任研究员,吴博士!”
两人连忙回应,语气温顺,姿态谦恭:“陈组长!”
在历史学界,考古学界,更或是研究学界,省考古院、省文研院,基本就等于一个省的天花板。
甚至于放眼全国,陕博的研究能力、学术成绩,依旧处于前列。
如果再打个比方,将学术和研究等级看作一座阶梯,任秋玉和吴琳使出浑身解数,才攀上第一层台阶。而陈芬、黄智峰已经攀登了几十上百级,离巅峰触手可及。
很难让她们不尊敬,不恭顺。
而这样的人,对权力、等级的概念其实很模糊,见了院长是一个态度,见了市长、高官,可能还是这样的态度。
所以,就让她们格外的不理解:如果像之前猜的那样,这小孩和王齐志一样,来历同样不凡,那这黄智峰和陈芬对他们的态度,是不是就应该一样?
但事实截然相反:对林思成就很亲近,对王齐志就很淡然……
仿佛猜到了她们在想什么,陈芬笑了笑:“是不是之前还在想:王教授对他这位学生真不错,去哪都带着?”
两人猛点头。
特别是任秋玉:她以为是王齐志利用便利,带林思成来长见识的,所以才心血来潮,调侃了几句。
其实很正常:第一次王齐志带林思成去省博的时候,姚汉松和陈芬也这么觉得。
“其实王教授教不了他,至少研究生阶段,不管是学术理论,还是应用实践,王教授都教不了他。”
“不是说王教授的水平不高,而是研究方向背道而驰:王教授的研究重点在铜器,而林思成在黄金工艺、瓷器修复、髹漆工艺等方面的造诣已经相当高。着实没必要舍近求远,再去学什么铜器研究……”
陈芬言言简意赅,不带半点儿遮掩,“所以姚科和黄主任一直想,等林思成大学毕业了,能不能把他招进省博。”
他本科还没毕业?
这是两人的第一反应。
陈芬、黄智峰,乃至姚汉松都觉得,王齐志在误人子弟……这是两人的第二反应。
两位女博士嘴唇微张:陈芬口中的造诣很高,那就绝对很高。
但是这个年纪,只是其中的一项,都让人有点无法理解在,是黄金工艺、瓷器修复、髹漆工艺、以及鉴赏……这是跨了多少学科?
脑海中还在反应,陈芬又支了支下巴,示意了一下站在长案边的林思成:
“他鉴赏水平也很高,之前开会时,重点介绍的那五件物证,都是他发现的……可以这样讲:如果不是林思成,这案子到现在都发现不了……”
任秋玉猛的怔住:怪不得那两位领导,对他是那样的态度?
但随即,“唰”的一下,任秋玉脸红了个通透。
“同学,这个认不认识,这叫遗策……”
“这个呢,也不认识?这个叫玉温明……”
“呀,你这学的不行啊?怎么考上的研究生……”
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在会议室里,她心血来潮,逗弄林思成的场景。
再想想林思成的当时的表情:淡然中透着古怪,以及几丝莫明其妙……
顿然,任秋玉的十指脚趾扣着鞋底,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看她呆住了一样,陈芬笑了笑,走向长案。
吴琳拉了拉袖子:“走啊?”
任秋玉猛摇头:“我不去了,太丢人了!”
确实有点。
吴琳点点头,又想了想:“但你就不好奇?”
当然好奇。
让她们难望其背的陈芬夸成这样,甚至连王齐志都教不了的学生,她怎么可能不好奇?
再说了,以后只要是能碰到林思成的场合,就肯定能碰到王齐志,还能一直躲着?
做了好一阵的心理建设,任秋玉咬了咬牙:“去!”
随后,两人磨磨蹭蹭的到了长案边。
不锈刚的长案,一米多宽,近两米长,四周围着挡板,像一口倒扣过来的箱子。
里面全是铜钱。
林思成问质检员要了三双手套,给黄智峰和王齐志各递了一双。
王齐志原本不爱戴,但自从认识林思成之后,在潜移默化中,好多不好的习惯都慢慢的改了过来。
三两下戴好,三个男人头对头的凑一块,不停的扒拉。
“不是……这里面,怎么还有假的?”
黄智峰“哈”的一声,往前一递,“看?”
七八枚铜钱,黑中透绿,锈迹倒是挺自然。
再看币型特征,应该是武帝时的三官五铢,时间倒能对得上,但过于规整。
更关键在于,七八枚钱基本一模一样,连因流通而磨损的痕迹都在同一处。
这一看,就是现代仿的。
“估计是端了贩铜钱的窝点,然后一股脑的收了回来!”林思成看了看:“像是机器造模,然后用失蜡法铸的。”
黄智峰和王齐志瞅了一眼,齐齐的点头。
失蜡法春秋时就有,优点是纹饰细腻,缺点是一模一器。如果古代用失蜡法铸铜钱,工匠早累**。
放到现代当然很简单:找枚真钱用电脑铸模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