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第 42 章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姑娘,”玉桐掀帘进来,手里端着三盘糖:一盘是金黄透亮的麦芽松子糖,嵌着饱满的松子与核桃;一盘是乳白莹润的花生牛轧糖,皆是二指长、一指宽、三分厚的方块;另有胖乎乎的龙虾酥单独装在白瓷碟里,外头都裹着薄如蝉翼的糯米纸。
“这是今儿刚做的灶糖,大娘子让给姑娘送来尝尝鲜。”
这玉桐是新补的丫头。前几日母亲将府里着实好生清理了一番,发卖了几个旧人,才挑了她进来。此刻见她捧着糖盘立在当地,一双眸子怯生生的,带着几分刻意讨好的意味——大约是想在主子面前讨个巧,留个好印象。
宋祈年心情好,难得有空搭理丫鬟们的小心思,“你各分出一半,拿去给姐妹们分了,让她们也沾沾你的光,甜甜嘴。”
这般精致的糖点原是主子们享用的,下人本没份,能得姑娘赏赐已是体面。玉桐刚入府便有这份恩宠,不由喜上眉梢,欢欢喜喜地捡了些去分给大丫鬟们。
宋祈年挨个儿尝过,最爱的还是那龙虾酥——外皮酥松不粘牙,内里裹着芝麻、花生两种酱料,甜而不腻,配茶正好。不过半晌功夫,三盒糖点已被她吃去大半。
次日便是"送灶"的日子,供桌上摆着糯米八宝饭(又称灶饭)、麦芽饼和各色糖果,满满当当皆是敬神的供品。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五,厨房忙着蒸包子、做蜂糖糕。这蜂糖糕分荤素两种,荤糕里嵌着猪油丁,取“团团圆圆”的彩头。
谁知除夕前试新衣裳时,宋祈年却发现了不对劲。
“尺寸是不是错了?”她对着镜子来回瞧,总觉得哪里紧绷绷的。
玉福拿软尺仔细量过,眉头微蹙:“是有些不对。”
宋祈年忙挺胸收腹,吸气时低头一瞧——胸口和腰间的布料果然绷得有些紧。
玉福道:“姑娘这阵子又长高了些,袖子和下摆都得放出二寸来才合身。”
不是这个,好姐姐你关注点是不是错了。
是我胖了!吃胖了!好不好!
宋祈年泪流——这简直不科学。糖果然是发胖神器。就算她这个天天撸铁的也逃不脱。
“娘——”正说话间,宋幼苡浩浩荡荡带着一群人过来。
“大娘子。”
“嗯,确实是长高了一些。”
“娘,你就没发现我的腰围都粗了一圈吗?”
“胡说,小孩子家家的哪里有腰,再说你现在还正在长个儿呢。整天又风里来雨里去的,正要好好补补才是。”说着又吩咐玉福:“尽快让绣娘按尺寸把衣服改出来。”
玉福答应了,抱着衣服出门去。
后面跟着的秋枝正指挥小丫鬟摆新换的摆件。其实前天已换过一回,结果她娘想了想又不知哪里觉得不够好,今天一早又开了库房,寻了新的出来。
鎏金的“平安如意”牌被挂在屏风角,前天刚摆上的铜鹿香炉被挪到窗边,换上了更鲜亮的翡翠盆景。“这盆腊梅移出去,换成金桔看着更喜庆。”
宋幼苡望着女儿气鼓鼓的侧脸——腮帮子还微微鼓着,像含着颗没化的糖,突然抬手想摸摸她的发顶——指尖却在半空停住了。她后退半步,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姑娘:“哎呀,我们小满竟比我还高半个头了。”
看到娘亲举着手,宋祁年乖乖矮下身,把娘的手轻轻按在自己头发上:“娘想摸便摸,多高都是您的女儿呀。”
宋幼苡的指尖陷进女儿柔软的发丝里,眼眶微微发热。“我的小满是大姑娘啦!”
除夕可是每年最重要的节日,堂屋正中早已摆好供桌,分三层陈礼。上层居中的三足铜鼎内,太牢之礼齐备:整牛前胛贴赤金箔“福”字,羊腔覆苍碧翠叶,豕首系绯红罗帕;两侧鎏金香炉与碧玉瓶对称而立,瓶中斜插整枝红梅与水仙,寒香暗度。
中层青玉碟里盛着鱼翅、燕窝等八珍;下层锡器内金银元宝与往生钱叠成方胜,案角青瓷碗中屠苏酒腾起袅袅热气,与"五辛盘"的辛辣一同漫过雕花窗棂,凝成岁暮特有的氤氲。
宋昭身着绯色官服立于案前,方心曲领压出方正白罗饰件,与蔽膝上山火纹交相辉映。腰间金鱼袋随俯身轻摆,袋口狮子滚绣球绣样鲜活,右手执银箸将云片糕码作玲珑塔形:“这'步步高'得让列祖列宗瞧着齐整。”
身后宋幼苡捧紫檀木祖宗牌位,祥云纹饰间“显考宋公讳显明之神位”朱砂字被香火熏得发亮。案侧羊脂烛刻"福如东海"吉语,十二支线香青烟袅袅,烛火摇曳中,宋祁年已端跪蒲团,衣裙下摆铺展如花。
“时辰到——”宋昭轻喝一声,堂内瞬时静穆。他取过三支檀香在烛火上引燃,青烟顺着指缝蜿蜒而上,宋祁年膝行半步,双手接过香枝举过额前,腕骨绷出恭敬的弧度:“孙儿宋祁年,恭请列祖列宗受礼。”
香枝插入香炉时,火星噼啪轻响。宋昭执酒壶倾出屠苏酒,琥珀色酒液沿青瓷杯壁滑落,他将第一杯酒缓缓洒在供桌前的地上,浊酒缓缓渗入砖缝。
“这头杯,敬列祖列宗,佑我宋家香火永续。”
第二杯酒置于牌位前案上,“这一杯,愿岁岁平安,子孙无灾无难。”
宋幼苡垂首将牌位轻放于供桌左侧,牌位与烛火相照,朱砂字迹更显沉郁。宋昭展开泛黄的祭文,中气十足的嗓音在堂内回荡——“维岁次癸卯,月建季冬,孝玄孙宋昭携阖家,谨以清酌庶馐,致祭于显考显妣之灵前曰:岁聿云暮,伏惟尚飨...”
窗外忽有爆竹声遥遥传来,惊得案上烛火一跳,将三人的影子投在斑驳的梁柱上,与牌位上的祥云纹重叠交错。宋祁年偷眼去看母亲,见宋幼苡额头上已微微浸出薄汗,心中有些担心,却不敢稍动。
宋昭卷起祭文焚于锡盆,纸灰在热气中蜷曲发焦,三人复跪叩首三次,方始礼毕。宋祁年忙上前扶母亲起身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