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克里姆林宫的争论
如果说白宫在风雨飘摇中,林登·约翰逊正式进入倒计时,那么克里姆林宫在这则消息面前那就是又怒又怕了。
这源自于来自多勃雷宁的外交信件。
如此大的事情,莫斯科在阿美莉卡最高级别的人员,居然就这样被清扫一空,大把珍贵情报还没从对方身上掏出来,就已经被人道毁灭了。
这不是简单的电话或者电报能讲清楚的。
整件事必须要用外交信件,由专人乘坐专机带回莫斯科。
已经是第二天了,多勃雷宁迟迟没有从这场“噩梦”中醒来,电视里不断播放的现场画面,提醒着他这是真的。
他自己没有亲自去胡佛宅邸,但他手下的工作人员去过了,从那带回了电话和**。
整个过程足以让他感到惊骇。
他深吸了一口气,开始起草外交信件:
“苏俄驻阿美莉卡大使馆
华盛顿特区
1968年9月20日
致列昂尼德·伊里奇同志
抄送:外交部长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葛罗米柯同志
主题:阿美莉卡最新情报更新——目标A的终结及其战略影响
机密级别:绝密(Совершенносекретно)
加密代码:K-47/68
尊敬的列昂纳德同志:
我在此沉痛报道,目标A(前联邦调查局局长约翰·埃德加·胡佛)在其华盛顿西北区乔治敦社区的私人住所(M街西北3201号)被不知名人士清除。
该行动由一名自称是V身穿黑袍头戴V面具的不知名人士(以下简称V)执行,此人具体身份无从得知,身高约为1米9,枪法极准,动作矫健,我严重怀疑其有超能力”
多勃雷宁写到这里的时候,钢笔停下,整个人陷入纠结,他觉得这很离谱,但架不住从**的移动来看,这很有可能是超能力。
冷战时期很多国家是真的相信有超能力这么一回事。
准确来说,更早的时候,大家就开始试图寻找超能力者了。
NAZI德意志干过,后来冷战时候的美苏双方也干过。
其中阿美莉卡官方解密的文件中有写,某IA有一项名为StargateProject(星门)的计划,该计划从1972年开始,具体由斯坦福研究所执行,试图通过招募拥有超能力的个体,来复制苏俄的心理能量实验,制造廉价**雷达的超人。
(**对超能力者乌里·盖勒UriGeller进行的测试,让他复制看不见的图画,研究人员提供左图,乌里·盖勒画的是右图。)
该计划一直持续到了1995年才终止。
所以超能力在现在看来会觉得是天方夜谭,但在当时,大家都信这一套。
什么超能力、外星人、通灵等等,那时候大把科研经费投入到这方面,华盛顿的情报特别委员会时不时就会召开会议探讨星门计划的研究进展。
多勃雷宁犹豫不是因为写了超能力,收到绝密函的莫斯科方面会认为他脑袋有问题,而是因为他在思考,要不要把对方的**是从苏俄大使馆这里拿到的透露回去。
胡佛的住址和情报是从他这里得到的,多勃雷宁不想背这个锅。
但考虑到,背锅事小,而且大使馆这么多人,他能不能瞒下去还是未知数呢,超能力事大。
他还是写了下去:
“根据大使馆的调查,对方具体行动细节如下:根据KGB驻美站的初步评估,我方被迫提供了有限的物流支持,包括目标A的精确住址和三件标准KGB装备——马卡洛夫PM**,PistolMakarova,9x18mm口径。
其中一把**配备了PBS-1**,有效降低射击噪音至60分贝以下,确保行动隐秘性。
V预计在10分钟内,就突破了目标A的安保系统:六名配备有标准史密斯&韦森Model10左轮**的联邦调查局精锐安保人员和两条德意志牧羊犬警犬,上述目标均被迅速击溃,且中途没有引发周围街区的骚动。
行动中,资产展示了高超的枪术和敏锐的身手,对方对马卡洛夫PM**的应用非常娴熟,我严重怀疑其有可能在莫斯科接受过训练,最终以一发9x18mm**结束目标A的生命。
现场留有ForJFK和V的血字标记,不确定其真实目的是否旨在误导阿美莉卡情报机构,将目标指向肯尼迪刺杀案的内部阴谋,而非外部干预。
整件事中最为蹊跷的一点为,V在凌晨1点31分出现在大使馆,靠武力胁迫迫使大使馆方面提供目标A的具体情报,以及从中带走**,目标V预计在凌晨2点左右阵亡,死因源自**击中头部,大使馆人员赶到目标A住处为凌晨2点13分,现场已空无一人。
根据现场留下**情况,**应该是由从大使馆带走**所发射,也就是说V中间的时间最多仅有20分钟,要完成从大使馆离开抵达目标A住处并且完成击杀的全过程。
根据大使馆工作人员开车前往目标A住处的情况来看,驱车前往至少需要35分。
对此我猜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V具有超能力,其可以实现瞬间移动,这也是其一直没被抓住的根本原因,但这种可能过于惊悚,如果对方真的有这样的超能力,那么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任何人是安全的。
如果是这种可能,那么我们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找到V。
另外一种可能是V是一个组织,是一个在阿美莉卡有着深厚实力的组织,V不是一个人,那么这样的话**就有办法解释了。
一共有两批人,V出现在大使馆随后亲自或者由另外的同伙携带**前往目标A的住处,V通过电话通知在目标A住处周围的同伙准备开枪,V的同伙已经准备好各种类型苏俄产的**,在确定从苏俄驻华盛顿大使馆获得的是马卡洛夫PM**以及**型号后,V的同伙用相同**完成对目标A的清除。
随后V或者其同伙携带**抵达目标A住处后,再将从我方获得的**发射对应的**数,最终把我方**遗留在现场,营造出瞬间移动的假象。
对此,我同样建议,在阿美莉卡的KGB成员要动员一切能量,挖掘V组织的存在,和对方达成合作。
专业分析:此事件已引发阿美莉卡国内**哗然。白宫新闻发布会已经举行,林登·约翰逊总统的新闻秘书皮埃尔·萨林格试图淡化事件,但记者们将胡佛之死归结于约翰逊的无能——指责其在民权政策上的优柔寡断导致联邦调查局内部松懈,并间接放纵了这一次复仇的出现。
这场风暴已进一步削弱约翰逊的威信,民权运动的势头进一步高涨,潜在有利于我方在阿美莉卡的代理活动。
同时,现任局长克莱德·托尔森正全力调查,我方对其也有一定掌控,但我们的情报显示,他们的焦点集中在国内黑人激进组织上,而非苏俄介入。
风险评估:暴露概率低于10%,得益于目标的独立行动和我们的非直接参与,但仍有暴露风险,暴露风险主要体现在组织V,通过对方在肯尼迪事件中展现的情报获取能力,我不排除我们前往胡佛住处的过程被对方给拍下,一旦曝光,这将引起进一步的**风暴。
建议:克里姆林宫应继续监控阿美莉卡媒体动态,并通过外交渠道表达震惊与哀悼,以维持中立形象。
同时,指示克格勃加强对黑人的招募,利用阿美莉卡种族矛盾深化内部**。
敬礼,
阿纳托利·费奥多罗维奇·多勃雷宁
苏俄驻美大使”
多勃雷宁写完之后,反复斟酌修改,确保没有纰漏,最后才誊抄到专用信纸上,用外交信封装着,在上面印上火漆,确保中途不会被人拆开。
消息传回莫斯科之后,克里姆林宫的诸位深感不安。
过去V就像是笼罩在白宫头上的幽灵,现在这个幽灵再次出现,这回是朝着苏俄去的。
“当年关于胡佛的情报就是V提供给我们的,对方提供情报后,胡佛仍然在联邦调查局局长的位置上坐着,V不可能猜不到胡佛私下和我们达成了合作,这次V用如此酷烈的手段对胡佛进行清洗,这不仅仅是在打白宫的脸,更是在打我们的脸!”
安德罗波夫一脸严肃,语气冷酷,整个人体现出执掌KGB的无情。
葛罗米柯补充道:“我们怎么确定他就是V而不是其他人?
V的面具到处都是,试图扮演V的阿美莉卡人更是数不胜数,至于当年提供给多勃雷宁打电话的时间固然只有V能知道,但你怎么能保证V没有把这个情报提供给其他势力?
连胡佛的绝密照片他都能提供给我们,关于他和多勃雷宁的情报又能算得了什么?
我们现在真的能确定这次的V就是上次的V吗?”
白宫的日子固然不好过,但克里姆林宫的日子也未必就能好过到哪里去。
这里主要是因为布拉格之春,布拉格之春和刺杀教授这两件事彻底破坏了苏俄在自由阵营的形象。
苏俄用武力干涉了捷克斯洛伐克内部事务,将军队开进了布拉格,来自华约的军队占领了绝大部分捷克斯洛伐克的城市。
在军事行动后,捷克斯洛伐克又重新回到了“正常轨道”上来。
杜布切克在回忆录里提到:“我的问题在于,我没有一颗能够预知苏俄入侵的水晶球。
事实上,在1月到8月20日之间,我从不相信会发生这种事
这件事看上去好像不费吹灰之力就平息了,但它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从此之后,苏俄在自由阵营的情报获取难度骤增,知识分子们对苏俄再无信任,尤其是西欧。
而刺杀教授这件事,无非是再往自己头上领一个黑锅罢了。
关于刺杀教授,克里姆林宫方面肯定不承认是他们干的,白宫嘛,则是想方设**证就是苏俄干的。
不过是让本来就已经对苏俄幻灭的知识分子们,再经历一次幻灭罢了。
苏俄和阿美莉卡这哥俩干的坏事太多,再怎么否认也架不住从动机角度出发,苏俄就是最大赢家,你再怎么否认,大家也觉得就是你干的。
更别说,刺杀者还是俄语翻译了。
至于说俄语翻译怎么混到林燃的安保队伍中去的,这回支支吾吾不敢开口的轮到华盛顿了。
总之对苏俄来说,今年也绝对是糟糕的一年,谈不上多愉快,对手倒霉自己也跟着倒霉,费尽心机刺杀教授还没成功。
属于是锅自己背了,但人还没杀掉,阿美莉卡的GPS卫星都已经五颗了。
柯西金开口道:“无论V是谁,我们都需要找出他来。
这其中有很多疑惑需要调查,包括对方有超能力还是组织,又或者既有超能力又是一个庞大的组织。
对方的**、动机等等,我们都需要派人调查清楚。
这些是一个长期工作,我们不能乐观,联邦调查局尚且找不到V的踪影,我不认为以我们在阿美莉卡的能量能够轻易做到这点。
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可能保护托尔森,和托尔森达成进一步合作,确保他对白宫的忠诚不被怀疑,在此基础上牺牲一部分在阿美莉卡的情报网络都在所不惜。”
柯西金一下就抓住了关键,他们手握的是胡佛的把柄没错,可问题是,胡佛的把柄也是托尔森的把柄。
一个人怎么搞同性恋?肯定得两个人才能完成这一点。
此刻克里姆林宫的各位,格外庆幸,还好埃德加·胡佛搞的是办公室恋情,他走了之后还安排了托尔森接手,损失没有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至于在阿美莉卡KGB的命用来换托尔森在白宫的信任度,对克里姆林宫的各位来说,没人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小卒随时要做好牺牲的准备不是吗?个体在苏俄这个庞然大物面前不值一提。
列昂尼德开口道:“我同意柯西金同志的意见,我们当务之急是保护托尔森同志,胡佛百分百已经被白宫怀疑,针对他的调查已经开展。
我们需要确保托尔森同志能够继续在局长位置上,同时要确保V的行动不会波及到托尔森,确保他的人身安全。
至于V的身份,我们可以交由托尔森开展调查,他调查光明正大,我们调查反而是在添乱。
这件事就这样吧,我们协助调查,在阿美莉卡的情报网络随时关注,具体还是由联邦调查局负责,此事抄送托尔森同志。
最终调查结果,让托尔森同志随时同步给莫斯科。”
安德罗波夫点头道:“遵命!”
阿美莉卡联邦调查局成克里姆林宫下属机构了。
“唯一需要警惕的就是,如果多勃雷宁同志的行动要是被V拍照记录下,然后捅到媒体上要怎么解释。
不过这也好办,这让多勃雷宁自己想个说辞,不管他们信不信,我们信就可以。”
列昂尼德取代尼基塔之后,比起尼基塔,他的行事愈发肆无忌惮。
越战前线阿美莉卡的丑态,让他有了十足的信心。
柯西金问道:“列昂尼德同志,那我现在让格鲁什科夫同志进来?我们开始下一个议题?”
列昂尼德这才想起来今天还有什么事。
没错,他们要讨论OGAS项目的进展。
该项目由尼基塔点头,柯西金大力推动,试图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融合东欧四国乌波捷德的经济和资源,该项目早已启动。
中途因为列昂尼德而一度暂缓,但哪怕暂缓,仍然表现出非常不错的效果。
这让柯西金希望借着布拉格之春为契机,继续大力推动东欧经济整合。
列昂尼德这才反应过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12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