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宋惜枝成婚
直到沈霜宁承认跟萧景渊是有点什么,苏冉才不追问那“三日后”的事,转而问起了别的。
沈霜宁能说的都说了,不能说的也深深藏在了心底。
苏冉从她口中所得知的,是春猎上遭遇伏击,萧景渊舍身相救,而后沈霜宁悉心照料,两人这才有了不同寻常的羁绊。
苏冉听她说完,才惊觉好友身上竟发生了这么大的事,而且还被牵扯进了乱党里面,一时间满心震撼!
苏冉忍不住道:“老天爷,宁宁,我太佩服你了,你经历这种事,居然还能跟个没事人一样!是我的话,我能吓**!”
沈霜宁倏地一怔,迟钝地意识到了什么。
是啊,正常人一生能有几回那般惊险血腥的时候?
可她为何事后没有太大感触?甚至连个噩梦也没做过?
更甚者,她连回想起来,那天的场景都变得模糊,只有一些刀光剑影从脑海闪过,还有萧景渊重伤后跪地的一幕......可她分明也杀了人的。
沈霜宁这会儿突然想起来了,那天恍恍惚惚回去后,裴执命人给她送了碗药。
她喝了之后就沉沉地睡了过去,半点不好的梦也没做过,之后也很少想起那天的事。
此时此刻,说给苏冉听,甚至有种在说别人的事的感觉......
一股带着暖意的风从侧面吹来,沈霜宁却觉得骨头里泛起迟来的寒意。
三天后,正是六月十八,太子迎宋惜枝进门的日子。
虽说只是纳侧妃,场面却办得极为隆重,甚至比当初迎娶正妃时还要热闹几分。
文武百官悉数到场道贺,整个东宫都热闹极了。
沈霜宁在受邀之列,便陪着母亲一同备了贺礼前来,随着人流走进这繁华之地,一路寒暄过去。
这天好巧不巧,又遇上了白晓生白公子。
只这一次,面对沈霜宁时,先前那股子浪荡轻浮的模样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连上前靠近几步都似有顾忌,只隔着一段距离躬身行了一礼,就忙不迭走开了。
白晓生脑后勺都在发凉:倘若提前知晓调戏的姑娘很可能是未来嫂子,他打死都不敢靠近!
沈霜宁也是后来才知道这位白公子跟萧景渊的关系,除了有些诧异外,倒也不是很在意。
贺礼经司礼太监登记入库后,沈霜宁和柳氏便跟着宫女的指引,穿过喧闹的人群,到正厅外的席位坐下了。
往来的宫女捧着金盘走过,银盏里的蜜饯堆得快要漫出来,人人脸上都染着浓浓的喜色。
沈霜宁的目光在人群里转了一圈,却始终没瞧见太子妃的身影。
直到辰时三刻,外头太监拖着长调高声唱喏,宣文帝与皇后驾临,又等吉时一到,身披喜服的新人并肩入场,那个本应属于太子妃的位置依旧空着。
沈霜宁心下微微一沉,太子妃素来严谨,恪守礼数,这样重要的场合绝无无故缺席的道理。
如今迟迟不现身,只有一种可能——她病得太重,已经起不来床了。
太子妃缺席,却少有人注意到,众人也都默契的没有提起。
毕竟都看得出来,太子如今对侧妃才是最爱重的。
王皇后端坐在皇帝身边,只往那个空位淡淡扫了一眼,面上仍带着端庄得体的笑容,只是看向太子时,目光隐隐闪过了一丝嘲弄之色。
太子看了眼那空了的位置,眉头皱了皱,却并未说什么,转头执起了宋惜枝的手。
沈霜宁则转眸望着一身新娘装的宋惜枝。
正妃的礼服是凤冠披霞,衣摆上绣着展翅的金凤,而侧妃再华丽,绣的也只是孔雀。
这细微却分明的差别,像一根细针,轻轻刺在眼前这片喧嚣的喜庆里,透着说不出的意味。
侧妃披着红盖头,没人能看清她此刻的神情。
众宾客打量着新娘子,神色各异,但唏嘘更多:太子与宋家分明有过节,却偏爱上了仇人之女,还将其娶进门,没想到皇家也有情种。
想到宋家如今的境况,也不知是该说宋惜枝命好,还是命不好了。
沈霜宁却知,宋惜枝如今比之上一世,已经好太多了。
宋家并未抄家流放,宋惜枝无需委身宸王,虽是以侧妃身份嫁入东宫,可她的夫君可是当今太子。
如今太子有裴执辅佐,掌握了先机,未必就会陷入上一世的境地。
倘若太子最终坐上紫禁城最高处的位置,宋惜枝便是帝妃,而且极大可能,还会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贵不可言。
如此一来,宋家也有了东山再起之机。届时,谁又会记得宋惜枝曾是个“罪臣之女”呢?
宋惜枝嫁给太子,百利无一害。
沈霜宁只是没想到,这一世没有她插手,宋惜枝和萧景渊还是没成。
心底忽然升起一抹释然,看来是他们二人的缘分还不够深,并非是她拆散了他们。
作为皇帝近臣,萧景渊自然也来了,此时就坐在宣文帝左手边。
到底是太子大喜的日子,不同以往暗沉的玄色锦袍,此刻他穿着一身石青色锦袍,袍角银线压着云纹,泛着温润的光泽。
虽依旧是清冷淡漠的眉眼,可这稍显明快的颜色,倒比平日多了几分人烟气,只是那周身疏离的气场,仍让周遭人不敢轻易靠近。
他端坐着,手中把玩一枚白玉扳指,目光似落在殿中喧闹处,又似什么都没看。
裴执乃太子少师,也位于席间,就在萧景渊不远的地方。
一袭雪白长袍,神情有种遗世独立的旷然,仿佛这满室的喜庆,都与他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屏障。
两人相隔不过数步之遥,气场却有种泾渭分明之感。
前者如寒玉映光,后者似孤松立雪。
同为后起之秀,却在这方寸席间,以截然不同的姿态彰显着各自在朝堂上举足轻重的分量。
柳氏的目光先是落在了萧景渊身上,随即便掠过他,径直朝那位太子少师看去,目光带上了几分审视。
柳氏想起了丈夫前不久寄来的家书,信中主动提及此人,字里行间皆是夸赞之词,更是直言:裴三郎若为女儿夫婿,也是极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121xs.xyz】